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却说真宗赵恒好大喜功,爱慕虚荣,被王钦若“城下之盟”一盆冷水,泼得一蹶不振,郁郁寡欢,怏怏不乐。
当初拒绝采纳寇准“抗辽可保百年无事”之策,竭力主张签订这“城下之盟”的正是真宗本人。
《澶渊之盟》,不是功反倒成了过;不是荣耀,反而成了标示君王昏庸无能的耻辱柱,这让真宗如何释怀?
虽然扳倒了寇老西,王钦若侥幸赢回一局,但他的心里也打鼓,“皇上这儿还气着呢,弄不好,自己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儿去!”王钦若的心里急速地盘算着。
没了寇凖的早朝,稍微显得有点冷清。
一天下朝,真宗叫住王钦若,询问雪耻之策,真宗道:“朕现在该怎么办?”
王钦若当然知道真宗是因惧辽求和,才签订这城下之盟的,他决定以进为退,故意说道:“陛下以兵取幽蓟,乃可刷此耻也!”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听说又要出兵,真宗连连摆手,道:“河北的百姓刚免了战争之苦,朕哪忍心再让他们遭受战乱之苦呢?还有没有其他良策?”
王钦若知道真宗没这个胆儿,沉吟片刻,又道:“君临天下,再没有比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戎狄的‘大功业’了。”
真宗点头,“这个好!”
王钦若道:“自古封禅,得有‘天降祥瑞’出现才行。”
太宗赵光义当年也想封禅,结果刚一宣布,皇宫就走了水,好好的乾元殿和文明殿先后烧成了一堆瓦砾。太宗认为这是天象示儆,立即罢了封禅的念想。这事,王钦若心里肯定清楚,他不动声色地说出“天降祥瑞”这一条件,也是想试探一下真宗。
真宗一听“封禅”,开始还一脸地兴奋,很快就变得忧郁不作声。
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
《史记》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凡“受命于天”的皇帝,为答谢天恩,是要到最能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堆土砌台垒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自己所有的功绩,都是上天所赐,功归于天。
随后再到泰山脚下,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一代帝王封禅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青史留名。
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的原因。
但是,封禅泰山不是谁都有资格的,它是要具备三个条件的:
一是完成国家大一统;开国之君,易姓而王,致太平,可以告天地神只。比如秦皇汉武,都曾经到泰山封禅,以此来证明自己拥有统治天下的天命。很多伟大的帝王,比如唐宗宋祖,都很低调谦逊,没有封禅。
二是非开国之君,政绩斐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比如唐高宗和唐玄宗,唐高宗继承了父亲唐太宗的辉煌基业,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三要有祥瑞出现。
真宗赵恒承伯父和父亲的馀绪,经济上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建树不大。尤其在安定北方边陲方面,“澶渊之盟”又被大臣认为是耻辱,不是光荣。
一无战功、二无国喜,去封泰山、禅梁父,真宗未免显得师出无名。
王钦若知道真宗是怎么想的,他接着又道:“‘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古时所传‘河出《图》、洛出《书》’,兴许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未必真有此事!”
王钦若告诉真宗,这‘天降祥瑞’不是说要就有的;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