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若明公在兖州耽搁数年,将来袁本初大军南下时,明公又如何阻挡?”
“明公素有大志,安忍屈膝侍袁?吾辈之人,必争朝夕。”
曹操大悟,握紧佩剑,转视堂中挂着的大汉十三州舆图,忽而问道。
“彼辈可信乎?”
戏志才一笑,知晓曹操已做出决断。
“明公放心,我所言之人,皆重义轻死之辈,只肖明公折节相交,其等感明公之恩,必倾生死而为。”
“此外,明公还可另遣心腹数人,视情而定,如此当可保万全。”
“既如此,便依志才之计而行。”
曹操紧握剑柄,注视着戏志才,提醒道。
“此事关系甚大,无论成与不成,志才切不可语与他人,尤其奉孝。”
“奉孝诚诚君子,若知你我行此毒计,心中或生不悦。”
“明公放心,在下知晓。”
戏志才拱手相应,心知今日之后,曹操必将视其为“毒士”。
说来也当真羡慕奉孝,为人臣者,竟能为主君信重至此。
——
数日之后。
兖州、昌邑县。
自兖州刺史刘岱连发数道檄文、催促兵马后,各郡长官,各有反应。
济北相鲍信素与曹操交好,昔年讨董卓时,更是将曹操视为命世之人,其接到檄文后,去信与曹操,询问出兵事宜。
曹操对其没有保留,明言州府此举乃是欲借机侵吞郡兵。
鲍信深以为然,遂亲自带兵前来。
又因济北国境狭民寡,且与青州平原、济南二郡接壤,必须留驻兵马防备二郡黄巾,故其仅仅带了八百兵马而已。
刘岱对此甚是不满,与州府诸吏说道。
“我知济北国小民寡,仅仅五县之地,原不指望鲍允诚(鲍信)能带多少兵马赶来应檄。”
“然而,我未曾料到,其人推辞以境内匪患,竟然只领区区八百人前来,实在是太过轻视于我啊。”
治中从事万潜状若愤慨,起身道。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下吏不才,愿受命往见鲍济北,责其以大义,定要说动其再出郡兵相助明公。”
“万君忠勉,我素知之。”
刘岱称赞一声,却未同意。
他知万潜此言只不过是表忠而已。
至于说动鲍信多出兵马?呵,即便苏秦、张仪复生,亦无能为也,何况区区万潜?
眼望案上的数封文书,刘岱叹息一声。
“其实何止鲍允诚一人如此呢?如张孟卓(张邈)者,自恃名望,数番忤逆于我,但我念及大局,从不与其计较。”
“今日聚兵,其人身处陈留大郡,按常理言,出万余兵马并非难事,可其竟然只与三千,还多为老弱,属实可恨。”
“其余若应仲远(应劭)、袁伯业(袁遗)者,亦是自私自利之徒,唯有东郡太守曹孟德忠于王事,领兵马两万而来,足可称道。”
话声一落,州府诸吏亦是齐齐开口,交耳称赞。
“素闻曹孟德乃大汉忠良,昔年讨董之时,众皆逡巡,唯此人冒死西进。”
“曹将军通晓兵事,帐下又多精兵良将,有其相助,黄巾诚不足虑。”
“吾州可安矣。”
诸吏正为曹操领兵前来而纷纷面露喜色之时,州府之中,却有一人,面上非但没有半分喜色,反倒是愁眉紧锁,心中颇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