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83章 英雄不能忘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朱雄英口无遮拦之类的事情,李文忠好似也是有着一些免疫力了。

主要是听的多了,这位有着神童之名的皇太孙自小就没少说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话。皇帝和皇后都不在意,他一个曹国公自然也就更加没什么好说的。

有些时候沉默着也就行了,不去附和就好,这样基本上也就不需要担心有什么问题了。至于太孙说了什么,实际上也没有特别重要,这一位也是喜欢画大饼的角色,还是要看看他做了什么。

所以还是继续前进,巡视地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李文忠也觉得这一次巡视地方,皇太孙殿下除了考察民生,多半也是要做些事情的。

接下来的事情可能才是最关键的,现在描绘出来的一些东西,暂时听听就好,记起来这些事情就行,也算是有些准备了。

根据老朱的说法,老朱家以前世居句容朱家巷。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朱雄英的曾祖父朱初一为了生存搬到了泗州盱眙。到了朱雄英的曾祖父朱世珍的时候迁居濠州钟离,然后才有了老朱。

句容,实际上也就是老朱提起,朱家人才知道自己的家世。很多的事情也确实只有老朱知道,毕竟老朱那一辈的家人、亲属,现在也就是他一个人了。

句容的人也不会想到他们这里句容出了大人物,只可惜也就是洪武皇帝稍微提及一下而已。

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开国皇帝是在凤阳出生、成长,也知道明祖陵在盱眙。

凤阳作为帝乡,那自然不用说了,很多的政策都是在朝着凤阳倾斜。那边的一些百姓就挺不错的,起码比起其他的地方是要生存压力稍微小一点。

盱眙也不算差,好歹也是皇帝承认的祖地,那里的官员等等也不敢胡来。

其实句容也不算差,这里在元朝的时候属于集庆路,被老朱改称应天府之后,这也是句容县。这也是应天府的门户,自然不能大意了。

小小的县城外一大堆人马和官员,而朱雄英也非常严肃的换上了朝服,在乡老的带领下找到了已经朱家巷。这要是没有这些老人,估计就算是老朱来了都找不到朱家巷。

只可惜现在也没有人知道到底哪里才是熙祖裕皇帝曾经的故居了,朱雄英的高祖朱初一就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现在也找不到半点过去的痕迹了。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老朱没有在句容宴请这些‘旧邻’,但是朱雄英可以在这里宴请,哪怕这也就是做个样子,只是好歹也算是给了这些‘乡邻’一个交代了。

祖上的人都不在了,实际上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句容的人也不敢自称帝乡,不敢自称皇帝的乡邻。就算是盱眙的人也不敢,只有凤阳的人可以骄傲自称出自帝乡。

朱雄英一边在和乡老闲聊,一边不断的关心着民生,姿态可以说非常低的。哪怕他的年龄不大,只是谁也不会在意他的年龄,在意的就是他的身份。

不夸张的来说,朱雄英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的词汇用来描述他的表现自然也不为过,身份带来的滤镜也确实是没人敢忽视的。

暂时看起来吏治清明、百姓也算安居乐业,朱雄英的观感还算不错。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里本来就是帝都脚下,又是在江南,本身基础就不错。

要是江南都是吏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那基本上就是末世之兆了,朱雄英也就没办法安心的宴请这些乡邻了。

看着朱允炆,朱雄英认真问道,“书中所说,或者是寻常在宫里听着的,和现如今自己亲眼所见的,是否有着一些偏差?”

朱允炆立刻严肃说道,“回皇兄,臣弟所见是百姓安居乐业,百姓面无菜色,并无衣不蔽体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原神:春秋战国 他能气死周瑜,你管这叫莽夫?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 我在大唐一步登天 红楼公子世无双 进击的大明铁骑 蛙声十里出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