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四十七章 赵构怒杀士大夫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赵构赞许的点了点头,道:“你俩说的对,朝廷初定,不能再出任何岔子了,为今之计,应该趋利避害,等北方防线稳固,你我再北上图谋大计不迟。”

赵构对扬州还是很向往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扬州之繁华,不比刚经历战火的开封强多了?

虽然赵构去扬州的行程还没定,可这计划传到了李纲的耳中,他马上觐见赵构说:“官家,你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自古没有皇帝跑路的说法,你要是跑了,可就寒了北方战士的心了!”

赵构一听就火了,我靠,别人下江南就是微服私访,我下江南就是跑路,他反问李纲道:“你老让我北上,我问你,你守卫东京两次,怎么还是让金兵破城了?这次你就真的有把握,金军再也攻不下开封了?”

李纲沉默不语,他知道金军的实力太强悍,又加上那些投降的汉人献计献策,开封不从外被攻破,从内也可能失守。

但你作为皇帝不应该担点风险吗?你祖宗赵匡胤和赵光义可都是亲自带兵打仗的主,到你这里,闻风而逃算怎么回事,哪一点像个赵家子弟?

可这话不能说,那是对皇帝的不敬,赵构一摆手,道:“下去吧,你安心顾好前线,朕的事你不用操心。”

可李纲毫不气馁,苦口婆心道:“官家,你还年轻,不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就听我一言,回去开封吧。”

卧槽,你竟敢说我年轻,把我当小孩子?

赵构十分不爽,虽说他今年才二十岁,是很年轻,可从古至今,几岁当皇帝的人也不少,哪个大臣敢说他幼稚?

赵构板着脸,用犀利的眼神望向李纲,道:“李纲,朕召你入朝,不是让你来管束朕的,你管好你自己,不必多说了,朕累了,你走吧。”

说完也不管李纲什么反应,赵构转身进了后宫。

从此以后,赵构再也没有私下接见过李纲,可李纲不死心,每日上朝必说还都之事,赵构也只静静的听着,不做回应。

黄潜善和汪伯彦一看这情况,有戏啊,于是他们联络了一个人,张浚。

张浚,四川绵竹人,1118年进士及第,历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纪检委员)等职,靖康之难的时候,他不愿侍奉金国人,逃进了太学,赵构登基后,黄潜善支持他当了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这个职位,一听就是在大殿之上弹劾大臣的,级别不高,正七品,但是权力很大,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是他弹劾的对象。

张浚是坚决的主战派,按理说和李纲是一路人,但是他们俩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李纲是激进的主战派,为了打仗,他不惜举全国之力,张浚是温和的主战派,他认为打仗必须打,但是要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前提是国泰民安。

李纲在前线笼络起义军,调动全国的财货支持前线,张浚十分反对,“有民才有国,你现在把老百姓的口粮都搜刮干净了,他们怎么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况且大部分起义军实际上都是盗匪,是危害一方的作乱分子,李纲招安这些部队,张浚认为他有谋反的嫌疑。

而且李纲在肃清汉奸的时候,弄死了一个人,宋齐愈。

宋齐愈就是帮金军送信给宋廷,立张邦昌为帝的那个人,李纲弄死了张邦昌,自然要顺带搞死宋齐愈。

但宋齐愈和张浚是死党,他们都是四川人,同朝为官,平常交往很深,李纲搞死宋齐愈,就和张浚结下了梁子。

黄潜善找到张浚,暗示他可以弹劾李纲了,张浚听了很高兴,马上就写了一个奏章。

第二天上朝,张浚就开始喷李纲,说他把持朝政,独断专行,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又在全国横征暴敛,搞得民生凋敝……

张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汉征服者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拥有系统,三大将见我绕着走 司马懿穿越秦桧 明末朱重八 穿越之温僖贵妃 四合院:男科圣手的我也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