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苏北的李庄,有一种食品,它叫做藕粉圆子。这圆子,就像李庄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却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故事。每当浩然回想起家乡,那藕粉圆子的味道总会在他心头萦绕,那是一种独特的香甜,一种深深的乡愁。
南口市的然然集团总裁李浩然,他是李庄的骄傲。他走出了这片土地,在外面的世界里闯出了一片天地。然而,他的心却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熟悉的土地,他始终记得那个小小的村庄,记得那里的藕粉圆子。
这次,村长李小军给他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回乡参加中国非遗项目的推介会。浩然停顿片刻,然后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这是他对家乡的一份责任,也是他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浩然坐在豪华车里,车窗外是一闪而过的田野和村庄,他的目光穿透了玻璃,似乎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他想象着家乡的变化,想象着那熟悉的藕粉圆子的味道。他的心情有些激动,也有些感慨。
车停了,浩然一行人走进了李庄非遗食品推介会的会场。会场里人头攒动,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热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都在为家乡的非遗项目而努力。
在李小军书记的引领下,浩然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村委会的站台。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庞,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李庄的父老乡亲们!" 浩然深吸一口气,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大家好!" 尽管音量并不大,但这句话仿佛具有某种魔力一般,瞬间让原本喧闹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紧接着,他继续说道:"今天,我站在这里,作为李庄的一份子,想和大家聊聊咱们李庄藕粉圆子背后那段源远流长的历史。"
台下的人群中,有浩杰、婉儿、小明、张盈盈、董安娜,还有许多善良淳朴的村民,当然还有一群中国非遗项目评审会的评委们。此刻,他们全都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浩然的讲述,被他口中所描绘的故事深深吸引。
"古时候的李庄,勤劳智慧的先辈们亲自在河塘里种下一株株莲藕。每逢收获的季节,他们便会将这些新鲜的莲藕加工成细腻的藕粉。然后,各家各户都会把藕粉搓揉成圆润可爱的小圆子,并搭配上我们李庄独有的秘制调料。那种独特的味道,简直就是味觉世界中的一大绝品!" 说到动情处,浩然的眼神中流露出对故乡美食的深深眷恋与热爱之情。
婉儿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小明的嘴巴微张,似乎已经尝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仿佛随着浩然的话语,回到了那个简单而又美好的时代。
浩然继续说:“藕粉圆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承载着我们李庄人的记忆和情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符号。”
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浩然的话语触动了每个人的心。他不仅是在讲述一种食物,更是在讲述一个村庄的故事,一个关于传承和希望的故事。
浩杰和李小明、郑婉儿、张盈盈围在李大年的身边,看着他制作藕粉圆子的全过程。李大年的手粗糙而有力,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熟练和自信。
“你们看,李大叔从选材、磨粉、搅拌、搓揉到蒸煮,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情感。”浩然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非遗项目评委们细心地听着他的讲解,一边品尝着美味。
李大年选的藕肥大而白嫩,他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藕身,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然后,他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将藕切成片,每一片都薄如蝉翼,晶莹剔透。
接着,李大年将藕片放入石磨中,随着石磨的转动,藕片慢慢变成了细腻的藕粉。他不时地往石磨眼里添水,藕粉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浆液。
李大年将藕浆倒入大盆中,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