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59章 统一团队思想 (第2/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大帅的祖坟之地!

后世的张大帅在东北发达之后,曾经专门将祖坟迁于风水极好的十三峰。

提起张大帅,朱植后世也是对他十分佩服。

他虽为军阀,生于乱世,却因“不吝千金酬贤士,末将寸土许列强”,有大功于华夏族,还是很值得后人景仰!至少比那个动不动就要把东北割给倭国的孙大炮强……

随后,朱植就叫众人安心游览,不得骚扰僧人,自己和方丈闲谈起来。

朱植先是问道:“大师,为何我们此前到过的一处村庄空无一人啊?”

方丈苦笑着解释:

“前面的村子叫望山村,因处辽西官道,为来往官差商旅提供歇脚便利,渐渐有了十来家铺面和客栈,所以就叫望山铺。此铺周围本来原有数村百姓,或以耕地种田,或为官府采石为生。”

“自义军北伐以来,辽西连年战乱,百业残破,青壮年大多做了士兵,也有少数做了盗匪,老弱大多饿死,侥幸之人又被朝廷迁往内地,这寺庙也剩下不到十人,何况这村子。”

朱植不甘心地问道:“这附近难道无一村一民?我本受陛下所托,来此教化万民。得地而无民,又有什么用呢?”

那僧人又是一礼:“王爷心系苍生,老衲心生钦服。只是这山之东北,尽是平原,胡马一夜即至,无人敢住。不过这西边崇山峻岭,绵延数百里,有庙宇无数,里面还有些逃难百姓。”

,!

经过一路所见所闻,朱植触景生情,随即学起古人,附庸风雅,在寺院一面破墙上题了一首后人凭吊张大帅的诗来,只是略加了改动:

百年疾风百年雨,雨打风吹庙宇空。

断瓦蓬蒿藏社鼠,残阳古道无村童。

时来盗匪皆更始,运去胡虏不寿终。

败寇成王情末了,僧人依旧说枭雄。

随同文官们看了,也是引起深深的共鸣,这辽王爷的词倒是比较贴切此时的辽东景像。

这辽东啊,不仅苦寒,还好一个残破了得。

朱植又让人送来二十石大米和二十石麦子,让方丈周济附近无粮山民,又手写一份告示,请僧人们在附近各寺代为宣告。

僧人一看,只见告示写着:

但凡辽东居民,不分胡汉,愿于原地安家乐业者,均可到广宁府免费领取米、麦各二石,愿到广宁居住者,均可领取官田五十亩。

随后,朱植也随众人登了山顶,极目远眺东南方向,只见云海蒸腾缭绕,听那一众骚客正他卖弄文采,于是也随口来了一句: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是后来的林总督少年读书自勉时所作的佳对。朱植挪用至此,倒也显得少年辽王爷的一股天生的王霸之气来。

那文人骚客游山玩水向来都是笔墨不离身的,特别是铁炫老先生也是人精,这一路走来,发现这少年王爷不仅胸有武略,那诗意也是无比磅礴,乘别人还未反应过来之时,赶快铺好笔纸,请辽王亲笔书写,以作纪念。

朱植正在兴头,也不客气,大笔一挥,却是另一句: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此乃林总督抗英事业失败后被昏君发配新疆,路过嘉峪关时的感赋,字字充满百折不挠、举重若轻的英雄之气。

铁炫学问虽高,还没那历练,体会不深,嘴上连声好说,脸上却没了听到第一句时的惊艳之色。

朱植知道他不是很理解,就耐心解释一番:

“鼎石先生啊,此去辽东,移民实边,练兵戍边,百业兴边,任重而道远。我等虽有陛下支持,然而内有乌鸦聒噪,外有诸夷环伺,前途必定千难万险。”

“行前,我向陛下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拒做丫鬟:城主别暧昧 西晋二当家 汉袍 乱宋 我是皇长孙 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