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舆论工具进行监督,王安石可能会摄于沉重的民间压力在变法的时候会采取比较柔和的手段,不过王静辉对此并不抱有什么期待,毕竟王安石的臭脾气在历史上是绝对有名的,甚至组织过特务机构来专门镇压反对的声音,这一切都让王静辉生出一种无力的感觉,只能尽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听天由命了。
不管怎么样,治平元年腊月颍王赵顼还是将王静辉的意见和英宗皇帝做了详细的说明,英宗皇帝非常赞成王静辉的想法,并且称之为“老成之为”。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治平二年春,在商务印书馆的建筑中单独划分出了一幢二层小楼专门供朝廷派驻的官员办公使用,同他们在一栋楼中的还有商务印书馆报纸审核处的几名成员,他们共同构筑了商务印书馆的印刷作品的审查机构。
在赵顼上门来的第五天,王静辉的《岚山诗抄》完成了排版工作,曾掌柜也开始有点开封头号书籍供应商的派头了,一张贴子便把全开封的大小书商一网打尽:这次是自己的东家出书刊印发行,他当然会卖力。底下的书商从曾掌柜那里知道商务印书馆的后台大老板要出书,当然不遗余力:书写的怎么样先放在一边,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的,就是书砸在自己手上了,也不能驳了大老板的面子,所以消息一放出来后,书商们订书的单子再一次淹没的曾掌柜那本来就不太高大的身躯。
治平元年腊月初五,开封大大小小的书商在同一天就统一口径全力销售《岚山诗抄》,这一次倒不是完全看在王静辉是商务印书馆的东家的面子上,是因为这些书商接到曾掌柜手中的《岚山诗抄》后,都知道他的东家王静辉就是这半年来在开封最火的词人后,对商务印书馆的敬畏更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坚信此书决不会亏本儿砸在自己受里,所以前后从曾掌柜这里订购了一万册,这个数字在大宋当时的水平看来是十分恐怖的,也只有像《论语》那样的儒家经典可以在第一版印制如此多的册数,当然开封本地的市场是不能够承担如此多的数量的,书商们早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把《岚山诗抄》分散到各地,包括辽国的市场去了。最高兴的人还是曾掌柜和刘账房了,这种单行本的书籍发行价只有三百文钱,但除去几十文钱的成本后也是一笔小财。
《岚山诗抄》的刊印发行也把开封城中借用王静辉名头的无赖词人都一网打尽,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王静辉本人比这些人更加无赖而已。王静辉个人的声望也随着这本《岚山诗抄》的发行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的那些书商的嘴巴,大家都知道王静辉比较具体的情况,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他的住址,此后他便知道二十一世纪那些歌星影星们的痛苦了,不过好在这个时代没有狗崽队,否则他绝对再也不会抄袭后人的诗词了。
自《岚山诗抄》发行以后,王静辉的平民医馆的门槛被前来就医的病人踏断后,也要经受慕名前来的读书人,他们都像看看这个新冒起来的绝代词人是否如传说中的怪兽一样长着三头六臂。王静辉一开始还出于对出名的兴奋感见了几个,但后来他就被这些崇拜者给弄得厌烦了: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呐,那有这么多时间来招呼这些慕名者?王静辉让管家将这些慕名上门来的学子统统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王静辉来到这个时代后对古文和各种经史典籍都下了一番苦功夫,甚至能够从头到尾的背诵一些书籍,但这可不是宋朝词人从小到大那样熏陶可以比拟的,所以接见了其中几个慕名而来的访客后,王静辉可不愿意再在他们面前献宝了,这会要了他的命的。再加上接待访客的时间很长,而且这个朝代的读书人从骨子里面就有一种好空谈的性格,这使得王静辉感到非常的不习惯,所以干脆就避之不见的好。
不过事情的发展可不是王静辉所能预料的,人们见不到他没有关系,不过各种请帖可是云集平民医馆,王静辉翻开几个贴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