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构封他为右朝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让他主管万寿观,让他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也当了官。
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才五年,宋金局势发生了逆转,赵构觉得自己兵锋正盛,讲什么和?
一年后,金国派李永寿出使宋国,朝廷让王伦当陪伴使。
李永寿自视甚高,我乃大金上国使者,你们这些下国的臣子,自然要对我毕恭毕敬,他的态度十分嚣张。
王伦混迹江湖朝堂,什么人没见过,他去国宾馆拜访李永寿,见李永寿很是冷淡,就主动套近乎道:“上使远道而来,想必对大宋历年使臣都很熟悉吧?”
李永寿听得王伦一口正宗的金国官话,比自己的口音还正宗,不禁自惭形秽,但他仍然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那是自然。”
“可否点评一二?”
“同为使臣,不便妄议。”
“那我来说说看,不知上使想不想听?”
李永寿迟疑了一下,他很想知道王伦卖的什么关子:“尽管说来听听。”
王伦环顾四周,“我有些口渴,不知……”
虽然王伦是陪伴使,但他好歹也是亲自上门,进来一杯茶都没有,他觉得要敲打一下李永寿。
“快上茶水!”李永寿冲外面喊了一句,下人马上端来了茶水。
王伦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呡了一口热茶,开口道:“大宋使臣,知书达礼忠贞不屈,不知上使同意与否?”
李永寿点了点头,宋国的使者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忠肝义胆,对国家至死不渝。
“但我认为,”王伦放下了盖碗,“这些人都是假忠义。”
“哦?”李永寿没想到王伦竟然来了个反转,哪有这么说自己的同僚的。
“使臣使臣,他是有使命在身的,他的使命就是往来交通,消争端存共识,极力促成和平,但这些人往往因为显摆忠义而误事,他们得了个忠君爱国的虚名,却把国君的嘱托和百姓的福祉丢在了脑后。”
李永寿知道王伦这是指桑骂槐,却只能默默承受。
“你我同为使臣,要清楚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是把你陪好,你也要做点成绩出来,不然元帅那边不好交差啊。”
王伦在金国的时候,完颜宗翰(粘罕)和他的关系不错,这一点李永寿是知道的。
王伦的意思也很明确,你不要在这里摆架子耽误事,到时回去是要打屁屁的。
李永寿早就听说王伦此人豪放不羁,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王兄说的是,可惜我这里无酒,不然我要和你不醉不归。来,我们以茶代酒。”
王伦几番话下来,就把李永寿的嚣张气焰压了下去,连赵构交代的和谈要求,李永寿也牢记在心。
1137年初,赵佶的死讯传到南宋,朝廷要求接赵佶灵柩回家的呼声很高,赵构也表现的十分悲痛,为表孝道,他再次起用王伦充当迎奉梓宫使去议和。
王伦出使前,赵构交代王伦说:“你跟完颜昌(挞懒)说,金军既然不想占有河南地界,与其交给刘豫,不如还给我,价钱可以谈嘛。”
王伦一行经过刘豫的地界,刘豫设宴招待,期间,刘豫打听王伦此行的目的,他怀疑宋金之间有什么阴谋,但是王伦一口咬定,他就是去接赵佶的棺椁回家,没有其他目的。
刘豫想胁迫王伦交出国书,可王伦义正言辞道:“国书需要当面交给金国国主,你私自索要,不怕金国怪罪吗?”
其实王伦此行目的有三,一是接回赵佶夫妇的灵柩,二是接回赵构的母亲韦贵妃,三是索取河南、陕西领地。
王伦见到完颜昌(挞懒)后,先说了刘豫威胁自己交出国书的情况,接着话锋一转:“大王,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