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27章 刘表愚行,不过适得其反尔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这一切,都是炉温更高、铁水含碳量更低带来的。

看着钢铁以如此迅捷的速度,被直接生产出来,都不用反复锻打炒拌生熟铁,徐庶简直目瞪口呆。

尤其是他看到,熔炉前面还修了一个环形的轨道,以供一辆辆装着盛铁水容器的小车循环行驶、到熔炉出铁口前接铁水。

接满一大方盆后,小车就直接被铁匠用卡钳拖着往前驶开,让出位置供后面一辆跟上继续接。

而那条供小车行驶的轨道,毫无疑问也是用铸铁直接铸造的,这样才能确保接铁水的时候,车上的容器被限位,不会靠得太近或太远,导致铁水溅出来。

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流程标准化,居然连轨道都用铁来铸!可见车骑将军这儿,铁是何等的不值钱。

而最让徐庶惊诧的,还是灌钢炼好后,在锻造区被各种前所未见的工艺锻打、加工。

诸葛亮在过去两个月里,把水力锻锤的雏形也造了出来,以后再锻打钢材、把钢热锻变薄、打造定型,就不用全程铁匠人力抡大锤了。

铁匠还是得用,但都是最后精修阶段,前期大力出奇迹的粗锻完全可以交给水力。

只可惜鄂州这边的长江两岸、支流落差普遍不够大,水能不够强,不如蜀地都江堰周边的岷江水能冲击力。水力锻锤的规模和选址也就很受限制。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平原地区的河流落差,就是不如群山之国呢,新的锻锤至少比旧的人力抡大锤提升五六倍生产效率,也就够了。以后进了益州,再考虑十几倍以上的。

炼钢、锻打、淬火、磨砺……兵器锻造的四个环节,在诸葛亮的大刀阔斧整顿下,每个环节都有不俗的进步。

从耐火熔炉,到水力锻锤,到现代化学思想指导的冷淬,再到皮带轮传动的磨刀砂轮,四管齐下。刘备军新锻造的刀枪质量,显然已经不是一年前可比的了。

徐庶目睹这一切,也暗暗庆幸自己投了一个明主,有这样全方位的发展,车骑将军在终结乱世这个问题上,显然拥有了袁曹都不具备的潜力。

最终,在一番磨合后,诸葛亮也帮助徐庶、石韬二人,选出了他们各自在仕途起步阶段的岗位。

徐庶就暂时担任鄂县县令,而石韬担任对岸的邾县长,先主持一年半载的地方建设工作,表现好了,或者后续遇到战事,能有军略层面的贡献,自然会另有调任。

尹默、李仁想跟着恩师继续搞教育,就先做江夏郡的礼曹等教育相关曹的曹掾、曹属。

至于还没来的向朗,听说他需要先婉拒刘表征辟的秭归县令职务,然后来刘备这儿找个比县令更低的位置,以示自己“来江夏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更好的求学”,诸葛亮自然也会成全他,就表示说等向朗来了,可以担任一下武昌县的县丞。

县丞虽然比县令级别和品秩低了一大截,但武昌县这个县却更值钱,是郡治级别的县。而且武昌这地方,后世发展就更好了,简直是一省级别的枢纽、数州通衢。

用大县的县丞,换小县的县令,向朗其实根本是不亏的,只是名声上照顾到了。

而只要这个消息传回襄阳,让其他荆州流亡北士知道刘备如此顾及去投奔之人的面子,自然会更加向往投奔刘备。

不过,诸葛亮的计划虽然做得好,但执行层面却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

他带司马徽、徐庶参观完武昌的学宫、印书坊,加上鄂县的铁矿炼厂锻造厂,怎么也五六天过去了。算算日子,第二批的向朗等人,以及在老家盘桓的岳父黄承彦,也该回来了。

但是,到了预期迎接的日子,诸葛亮却没等来人,反而被刘备喊回了武昌,告诉他了一个意外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蓝星李墨 大逆转1979 玄幻:独断万古从掠夺机缘开始 北海帝尊 顾总的隐婚小罪妻 超神:变成凯莎 青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