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是我们常说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其实是一种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方法,这种分权的办法让皇帝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宰相。至于六部,只是尚书省下属的具体执行机关而已。
我国古代最早施行的官僚体制是门阀制,只有门下省和尚书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是门阀政治,袁绍家、司马懿家,“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羲之家、谢安家都是大门阀,他们甚至能和皇权相抗衡。士族豪强与皇权之间的恩恩怨怨构成了上层社会的主题。
后来产生了一个新的政府机构,叫中书省。说起这个中书省,它的创建者就是曹操,不过当时不叫这个名字,曹操在汉献帝在位时期一直担任司空、丞相,人家没有称帝,但是又要行使皇帝的权利。他当了魏王以后,就设立了一个秘书监,由专门的官吏负责诏书的起草。曹操死后曹丕在秘书监的基础上成立了中书省。和原来的两省,尚书省、门下省,形成了三省鼎立之势。
中书省的实际权利最大,负责替皇帝起草文书、诏令,它的领导叫中书令,是决策机构。中书令一般都是由大门阀的族长担任。我们觉得这不就是皇帝的秘书吗?秘书怎么有这么大权利?这其中的奥妙大家就要细品一下了。
门下省一方面侍奉皇帝,一方面负责监督监察各级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门下省的权力逐渐发展起来,有时候可以不通过皇帝直接驳回中书省草拟的诏书。实际上中书省的诏令是经过皇帝同意后才发到门下省的,这是个正经流程。三省博弈并没有绝对的规矩,谁做大谁就能改规矩。东晋简文帝时期,门下省的权利达到巅峰,他们敢当着皇帝的面把中书省起草的诏令给撕了,相当狂妄。
尚书台原来是权力最高的机构,由于现在有了中书省,它的地位降低了,尚书令还是名义上的宰相,他要提前看奏章,提出参考意见,等皇帝处理的时候就简单了,有时候写一个“准”字就行。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制。因为李世民当过尚书令,所以唐朝的尚书令就只能叫尚书仆射了,他和中书省的侍中同为宰相。他们每天上午到皇宫里办公,下午回到各省办公。中书省依照会议精神起草诏书,经过皇帝认可后交给门下省审核。如果门下省认为诏书不合格,就会打回中书省,让他们重新起草,然后再次依照原来的程序交给门下省审核,等门下省通过后再发给尚书省去执行,当然,尚书省也有驳回的权力。
三省制应该说是封建时期一套比较高明的政治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但是如果君主偏信某个宠臣,那么这种制衡就会被破坏。皇帝公不公正才是这个体制的核心。
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时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唐太宗非常坚持三省制,使宰辅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期。随着专制统治的加强,皇帝就越来越讨厌这种宰辅制度了。到了明代,朱元璋干脆就把它给废了,成立了内阁,由内阁大学士代替丞相,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到了清代,雍正又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还是充当皇帝秘书的角色,虽然号称宰相,但是权力其实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