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一零四章 南宋经济大发展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展过程中,离不开一个人的积极探索。

沈该,字守约,归安人(今浙江湖州)。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辛丑,沈该来到盱眙军任知军。

宋国的行政区划,城市一级的有府、州、军、监、县。

府由州升级而来,可以理解为比较重要的州;军是设置有军事力量的地区,大的军跟州平级,小军和县平级甚至隶属于县;监是指矿区或者牧区;县是最小级别行政单位,朝廷要派官员管理,隶属于州府。

盱眙军与金军隔淮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朝廷派沈该前来,也是因为沈该才能出众。

沈该来到盱眙后,先观察了一下淮河两岸的基本情况,南岸是盱眙军(今江苏盱眙),北岸是泗州城(今安徽泗县),隔水相望,近在咫尺。

但是战争时期,泗州被金军控制,盱眙由宋军控制,两岸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开战,形势十分紧张。

即使如此,有的商人却不顾性命安危,经常渡河往返走私交易,可见其中利润丰厚。

沈该心想,与其让商人在其中牟利,倒不如由官方管理交易。如果能在淮河沿岸滩涂置办榷场,先行试点,倒是个不错的尝试。

正好绍兴元年后,宋金进入对峙局面,暂时也不会大动干戈,正是尝试的好时机。而且盱眙正好是宋金两国的交通枢纽,人来人往船运发达,置办榷场肯定会有成效。

说干就干,沈该开始选址。

毕竟榷场是要和金国人交易的,为了防止金国的暗探混进城内打探军情,沈该决定把榷场建在城外,地址就在上码头浮桥旧址的河滩高地上。

这样选址有三个好处:一是防止金国探子入城,保证安全;二是这里地势开阔,盱眙守军可以在城墙上随时监视;三是这里地处渡口,方便客商往来。

因为原来浮桥已经毁坏,所以沈该命人把原来的桥基改做码头,摆渡通航,方便运送商贩和货物。

然后,沈该又在码头附近圈地数十亩,建起了围墙和简易房屋,不到一个月,一个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就已经完工,内有厅舍近千间。

南宋商人携带货物到达盱眙后,榷场官吏根据携带货物价值的多少,区分为“大客”和“小客”。

大小区分标准是一百贯的货值。

携带货物价值在一百贯以下的人被称为小客,沈该允许他们十个人一组联保,登记姓名,集体去泗州与金国商人贸易。

这十个人里面任何一个人当了汉奸或者违法,十个人全部要坐牢。

而大客一律不准过河,只准留在盱眙等候金国商人前来交易。

官府怕这些大客的财富流向敌国,也就是转移财产,帮助了敌人,所以限制贸易。

交易时,宋金商人不见面,各自待在一间房内,把货物交给南宋的主管官员或者掮客,往来议价。

这么做主要是防止商人之间相互串通,或者传递情报。

达成交易后,沈该对交易双方每一方收取货物价值千分之五的税钱,掮客还要收好处费百分之一左右。

即使是如此苛刻的交易条件,南宋的商人们都趋之若鹜。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有资格进入榷场交易,必须有官方的资质认可。

没能进入榷场的商人,就只能走私了。

走私的具体数额无法统计,据有人估算,光州(今河南潢川)西边的走私据点郑庄每年进入金国的货物,就计有茶叶几十万斤,牛七八万头以及大量的金银、铜钱。

还有一些南宋商人干脆绕过防备严密的宋金边界,从海上走私货物到金国控制下的山东。

而那些边境的官员和出使金国的大臣、随员们则利用职权,与金国商人私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贞观开酒馆 小关公 泰机甲战车 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绝世修真 综穿:漫漫修炼路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