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二十七章 迁都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在心中斟酌了下,李从渊说道:“启禀陛下,先帝皇恩浩荡,体恤各地藩王治下不易,对各位藩王屡有加恩。”

也就是说都是先帝人太好,每次藩王进贡他都要说一堆客气话,还要给一堆赏赐,久而久之藩王们每年节庆时候进贡的东西也就越来越“面子情”了。

先帝做的又何止如此啊,沈时晴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看到的各种从前的诏书奏折,心中对先帝真是充满了不敬之情。

一向宽仁的先帝在面对同样姓赵的藩王时简直是个予取予求的菩萨,不仅不再让各地藩王的世子不用再呆在燕京可以一直呆在封地,甚至还让一些曾经获罪的王府可以重新拥有被藩王自己控制的甲卫。

数量也不算多,按照祖制,也就是三千人。

打家劫舍、占山为王都绰绰有余。

英郡王赵集渠的祖上曾经因有过狂悖之言被废掉了府中甲卫,等他以庶长子之身继承了王位就屡屡向先帝上奏折,提出了一些藩王应该削减用度让利于国的虚言,哄了先帝高兴,得了不少好处。直到昭德帝登基,昭德帝视藩王为只能花钱不会赚钱的虫豸,对一群藩王也没有什么好脸色,赵集渠每年得的赏赐才没有从前那么丰厚。

去年昭德帝西征,英郡王进献了十匹极为神骏的好马,昭德帝非常喜欢,于是送了个都尔本部小王子的人头给他“同乐”。

可这也能看得出来,比起其他的藩王,昭德帝也愿意给英王一些面子的,哪怕是看在好马的份儿上。

沈时晴从桌案上拿了一本折子递给了李从渊:

“这本折子是英王在十八年前进上的,他在折子上说大雍朝起于草莽之间,各位藩王身为赵氏子孙应该不忘祖上艰难,每年有一月穿布衣、吃粗粮。”

李从渊低头看了一眼,就看见了一片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虚情假意。

这种东西他在藩王们的奏折里见得多了,什么梦见了先祖,什么梦见了替大雍血战疆场,什么梦见了一只龙盘旋在燕京城上,其实不过是怕皇帝陛下忘了他们也姓赵,提醒陛下不要忘了他们。

像这样的东西都能放十八年,李从渊觉得这纯属是宫里地方太大。

把奏折合上,李从渊刚要说话,就听见他们的皇帝陛下说:

“朕觉得这主意不错。”

李从渊:……

沈时晴穿着绣有团龙的天蓝色交领直身袍走回了书案后面。

“英郡王言辞恳切,先帝因为体恤几位老藩王年迈便只赞赏了英郡王,如今各地藩王最年长者也不过四十有余,正好可行此策,对了英郡王献策有功,等英郡王世子进京,赏他一匹贡绸。”

李从渊站在原地,心中盘算,这件事说大不大,终究是赵家人的家事,说小……它确实不大!反正是藩王们吃糠喝菜穿麻衣跟他们这些文武大臣还有天下百姓都没关系。

况且,李从渊还没忘了自己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陛下,臣也觉得英郡王此策不错,只是此事终究该与宗人府同议。”

沈时晴点点头,依照昭德帝的积威,只要朝臣不反对,宗人府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事就算是定下了。

“陛下,如今是正是秋天……”李从渊想要借机提起江南,来探探陛下的口风。

皇帝陛下却有些忧心似的说:“不知道各处可有存够马匹用的草料,太仆寺可有奏折送上?”

陛下偏偏问起了马政,李从渊一不留神就讲了个没完,等他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终究,他没有说起与迁都或者行宫相关之事。

回了文渊阁,他还没进门就看见杨斋等人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可见所有人都知道了“陛下有意迁都”一事。

李从渊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梦里的一九九八 大帝回归当老师? 四合院:穿越了有个空间很正常吧 我的高冷大小姐老婆 窈窈不相思 白手起家 想当神医被告,果断转行做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