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番外二:双雄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而李定国之前一直假意和郑主交好,承诺要为对方争取南京中央的认可的,这个时候也只好勉为其难,奉旨出征,毕竟那是天命。

当然,仅仅有天命还是不够的,莫朝残余势力也成功被李定国裹挟上了,莫家就这样得了天命,莫名其妙就从庆国借到了复国的兵。

虽然莫家已经基本上被没了复国的能力,但相较于庆国而言,安南的地方势力和百姓更能接受莫朝,那些对郑主有异心的后黎朝军阀豪强,也有了服众的理由——莫氏气数未尽,天朝神兵助战,纷纷起而响应。

李定国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思明,太平两府出发,挟持高平地区聚集的莫朝残余兵马,迅速攻取了太原,山西二府,另外一路在南洋水师的助力下,直接从海阳登陆,沿江而上,两路夹击升龙府。

南征的郑主郑柞还没反应过来,整个红河三角洲基本上已经被李莫联军控制了,军心浮动之下,更是被尚不明白情况的阮主趁机击败,主力尽失。

此后,李定国亲自坐镇,率领三万大军驻扎在安南北部各府,并源源不断从海路获得两广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同时,李定国在将广西培养的官员带到安南,并和安南的地方豪绅合作,组建起了一整套维系统治的制度。

对于李定国来说,安南是他封地的战略纵深,是对抗孙可望举全国之力削藩的腹地,不止是迁移了五十多万两广民风彪悍的山民移居红河三角洲,更是同时任用了不少安南出身的豪强官员到两广,晋系官员将领和安南贵族的联姻也十分普遍。

毕竟,红河三角洲这块膏腴之地,加上广西诸山的阻隔,根本就是天然的后方基地,李定国的战略眼光向来都不差,自然十分注意这块新领地的经营,并花了十五年时间平定了南方的阮主,消灭了占城,击败了高棉,暹罗等国,还获取了另外一块三角洲作为拆分郑阮两派豪绅的移民新目的地。

除此以外,李定国在十五年的战争中,还从西面的几个王国和部落中不断获得土地,但由于山脉的阻隔,在这个方向的进展并不大。

当然,伴随着战争和征服,还有对于安南文字,历史的篡改和消灭,以及汉文明对于占城,高棉等国的文化驯服和取代,这些在李定国永顺十八年仙去,安南,占城,广南三省正式设立之后,仍在一步步进行的。

历史从来都是残忍的,许多文明根本没有生存下去的机会,十七世纪仍旧是弱肉强食,没有所谓的国际法,国际组织制约各种非人道事件的世纪。

而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澜沧江上游,辽河流域,以及如今的黑龙江流域,红河流域,澜沧江下游,尽管存在着自身的固有缺陷,但汉文明的拓展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在对南战争的那些年,为了巩固统治,供养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李定国也学习孙可望,并结合当地郑主,阮主的政策,通过鼓励商业,建立官营钱庄,发行债卷,开展海贸,增收商税等途径筹集了立国之初征战所需的大笔资金,极大减轻了平民的税收负担。

与此同时,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也用在了发展农业技术,设立书院,工坊,修筑官道等方面上,特别是李定国为了和孙可望对抗,还特别注重吸引在北面一方不得志的文人,军官,甚至是工匠,保护他们的异端思想,以及不受待见的技术......

在李定国攻取安南,占城,高棉等国大量领土,获得了极大战略纵深的同时,郑成功也已经完成了对台湾的军事占领。

早在永顺二年,经过了两年准备的郑成功便开始了对台湾的军事进攻,因为获得了孙可望在战舰技术,棱堡攻防方面的支持,郑成功最终在半年之内,便成功驱逐了荷兰人,虽然损失依旧惨重,但并没有原本历史上的那般惨烈,这使得郑成功有了更多力量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扬帆明海 带着皇帝到处溜达 人在狂飙,绑定大嫂就能升级! 寻找前世之旅 大宋江山万里 逍遥初唐 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