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西周之奇葩的祖孙三代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商朝虽然比周朝存在的时间短,只有不到六百年,但是中间出过很多厉害的君主,扶大厦于将倾,让风雨飘摇的商王朝能够续命下去,其中杰出的代表就有:名相伊尹,悔过自新的太甲,中兴之主武丁,盘庚,第一女将军妇好等等。

周朝虽然传承了八百年,可除了开国君主武王之外,只有个圣人周公旦了,其余的君主真是一言难尽,中兴是不可能中兴的,能不败家就已经是明君的典范了,倒是类似于后世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倒是出了不少,今天就盘点下最奇葩的祖孙三代吧。

作为周朝第27代君王的周幽王,被后人嘲笑了千年,只为一句“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而闹出的荒唐之举,跟“狼来了”的故事一模一样,“狼来了”只是小孩子闹着好玩儿,而周幽王还知道“戏出有名”,只为红颜。

周幽王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做出如此荒谬的行为?其实在了解了他的爷爷和父亲的荒唐之后,就知道答案了,祖孙三代,往上数,一代比一代更加荒唐,只不过周幽王更加蠢笨而已,导致自己命丧骊山。

周幽王的爷爷是臭名昭着的周厉王,叫姬胡,在位37年。

周厉王贪财好色,残暴无德,骄傲放纵,不听忠臣规权重用同他一样贪财的荣夷公,并且大力阻塞言路,凡是说他不好的,全都杀掉,民间无人敢议论,将话都藏在心里,周厉王觉得自己治世有方,民间言论一片祥和,召公知道隐患巨大,总有一天会爆发的,于是劝周厉王说:“堵住人们的嘴比堵住洪水更加厉害,只有让民众畅所欲言,才能知道天下的好坏之处,才能加上防备杜绝,可现在你只知道去堵住他们的嘴,又怎么知道民心所向呢?所以,要像治水一样地去疏导,而不是只知堵塞,充耳不闻,自欺欺人。”

可周厉王哪里听得进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治世之道中,无论好坏都是自我裁决,一意孤行,直到民间怨气聚焦到了顶点以后开始发动叛乱,周厉王抵挡不住,只好逃到了彘,太子静躲在召公的家里被众人发现以后,也围攻了召公,召公只好用自己的儿子狸猫换太子,让太子静躲过此劫。

周厉王在逃到彘14年后,在那里哀怨地去世,国无君则不安,于是召公与周公一起共理朝政,称为“共和之治”。

注:这里的召公和周公不是第一代的,他就是个称呼,爵位,类似于秦国公,鲁国公之类的。

太子静就在召公家中长大,等他长大以后,就把王位交给了静,他便是周宣王。周宣王就是周幽王的父亲,姬静。

本以为受到自己父亲的影响,周宣王应该有前车之鉴,励精图治,谁知他却并没有汲取父亲的教训而遵守法度与祖先的圣德,遗传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不听忠臣良言。

天子应当在农耕之时带头亲耕以示重农,可周宣王却不以为然,偏偏不去千亩之地亲耕,之后,千亩发生战争,周宣王的军队大败。

周宣王准备清点人口用以继续征兵,可有大臣却劝说:“民户是不可以清点的”。周宣王仍然一意孤行清点了所有民户。

一开始我并未理解为什么民户不能清点,后来才反应过来,说的是不能劳民伤财,因为这些户籍只要一问官员就全都有记录,在秦孝公时期,招募新兵规定不得用家中是独子或二子的,必须是三丁以上者才能征召入伍,即使自身本领再过人也不行,这就保存民间仁治的最基本要素,只有心系百姓的天子才能久治。

周宣王在临死的那一年,他听到有关周朝江山会被女子危害的传言,于是下令杀死了很多妇女和女婴,大夫杜伯劝谏,周宣王又把杜伯杀死了。

至于周宣王的死因,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周宣王在游猎的时候,杜伯的冤魂突然乘白马白车,戴着红帽,执红弓红箭与两位大臣一同朝周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在贞观开酒馆 小关公 泰机甲战车 四合院:60年代一厨子 绝世修真 综穿:漫漫修炼路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