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8章 极致的大明风华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都(9\/15)了,这意味着朱元璋的不征十五国,已经有九个小国都成了大明的领土,并且当地大明人口基数过半。

其实大明这些年灭掉的小国,不只有九个,像是东南亚地区,多得是一地一国的原始部落国家,只是系统不统计不征十五国以外的国家而已。

剩下的六个不征之国,也不是大明的实力打不下来,而是王宇手头没有那么多大明人口移过去,从而稀释当地人口,让大明人口在当地的基数达到一半以上。

弘治十年

经过十年的改革,一鞭法的效果总算是初见成效了,大明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这可不是历史那个有些有名无实的“弘治中兴”,毕竟一个文官给上谥号为“孝”的皇帝,你不能指望他做出多少实际的东西来。

就拿单单拿封建王朝的最重要的资源“丁户”来说,弘治时期的在户部鱼鳞册上的“公民”,居然比成化时期还少了两百万户,这可就是有一千多万人口,成了乡绅地主家里不纳税赋的“私民”。

所以弘治中兴能被推崇,大概是文官那时候日子过的好了,这才愿意不予余力的推崇弘治皇帝。

现在王宇只愿意拿人口、粮食储备、生铁产量的实际数据来看改革成果,而不是文官口中的什么齐王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大明天下已经是繁荣昌盛的景象。

大明现在其实有四大粮仓。

北方奴儿干都司的黑土地在王宇近三十年的坚持军屯移民开垦下,已经成了大明的第二大粮仓。

第二个粮仓,乃是北方三省的肉食,王宇令人在青海湖大规模制盐,把草原的牛羊变成干肉,运往大明境内。

第三个粮仓,是大明一直依赖的湖广,王宇一鞭法统一农税为10%的时候,还真有些舍不得江南地区20%的重税。

倒不是王宇和朱元璋一样对协助张士诚的江南百姓嫉恨,而是给江南的农税降下来,大明农税得少掉近千万两银子。

不过为了推行一鞭法,王宇还是统一了农税的税率,这反而让王宇在江南收获了一大片人心。

然后第四个粮仓,就是东南亚眉公河三角洲了。

大明其实还有华北平原、华中平原、关中平原有粮仓的潜力,要不北直隶也养不活那么多人。

只是吧!

黄河不像是黑龙江、长江、眉公河一样相对温和一些,这个中原文明的母亲河脾气有些暴躁,今年还北直隶境内入海,明年就改山东入海了,属于地上河流,改道和决堤频繁。

所以黄河沿途的平原一般是头年丰收,次年就得因为黄河决堤或者改道,把头年的粮食贴补出去,一来一去,根本存不住粮食。

不过现在大明辽东的黑土地和安南的三角洲都开垦成熟了,是能媲美湖广的粮仓。

王宇统计的军屯民屯以及大明百姓自耕地一共有12亿2542万多亩的耕地,每亩产量在3~5石之间,一年大明的粮食产量最少也是36.7亿石。

依照大明大约平均每年每人最低消耗两石粮草,基础存活的理论上下,大明在保证所有人基础温饱的前提下,能养活18.35亿人。

但实际不行,百姓吃穿用度最少也要消耗一石到两石的粮,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明权贵阶层垄断了更多的粮食。

以大明王宇改制后,最低的大明九品官为例,俸禄都是120石(折合约60两白银)起步。

大明大大小小的三百万多万官僚勋贵权贵阶层,占总人口比例0.16%,就要占据大明近六成的人口粮食消耗,所以大明人口理论上最多也只有2.5亿左右。

王宇在户部鱼鳞册上登记在册的人口是在2亿人左右,还有五千多万人成为了流民隐户,逃进权贵的私田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太苍圣帝 我在地狱难度的异世界娶了只龙? 紫玉空间重启,帝后重返神御界了! 在现实世界重逢 放牧众生 无双武祖 失恋重生后我被迫迷上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