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章 三城之战(二)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发征兵令,让城中每户配一壮丁入伍,壮大我军之余,亦可以此为胁,让城中心思不定的小家大户投鼠忌器。

这个小辈提出的计策,可谓是杨开以他们的性命要挟其家中长辈的翻版。

当堂读与众人听后,还未等杨开细细权衡其中利弊,诸军便拍案叫好。

很显然,相较于那种商榷、杨开那种从政策上入手,需要时间沉淀才能看得到效果的做法,这种简单粗暴的计策才更合他们的心思。

杨开也不去扫众人的兴致,哈哈大笑几声,让亲兵记下献策者的名字,一并答应下来。

一场会议下来,关于管制、备战、征兵三个重要方面的行动皆有了方向,剩下的就是要底下的人踏踏实实去实施。

同样,杨开也清楚,他们现在的策略,多是针对城中的居民,德安府境内,除了几座筑起高墙的城邦,更多还是固守良田的农民。

殷左禅提出的效仿明代巡检司的做法,专设捕贼司以摁住各处要道,这种做法固然能对稳定地方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杨开还嫌不足。

这一方面着急不来,下令宽厚待人,天下的百姓早已穷怕了,凡是他们缺少的东西,在不动摇几军根本的情况下,可以给。

要给,可也不能直接给,需要讲究策略,急需救命的,雪中送炭,可让他们记得自己的恩情;可给可不给的,让他们帮忙做事,当做奖励。

这种民政的实施,不把重心放在那些大村大镇上,从小村小镇入手,积少成多,以点带面。

并且放出风声,德安府城通判已经投了他们,从降卒中整理出一支唯命是从的官卒队伍,帮助散布出去的亲兵拉拢关系。

乡下的良田,可以从地主、员外手中抢过来,交还给当地的农民,许诺不收赋税,开放给他们耕作一年。

不止杨开,近来流寇连连大捷,打得官军措手不及之余,只能抱头鼠窜,又经有心之人这么一鼓捣,闹得沸沸扬扬。

这种形势之下,就算是穷乡僻壤的山村中人,也难免会去想,这天下是否要改朝换代了?

一来二去,贫苦已久的、贪小便宜的、老实巴交的,定不肯放过这种机会。

甚至强势的可能都不需要他们煽风点火,就会自发形成一股反抗压迫的力量,现在这种世道,只有将现在这片天下的利益架构彻底推翻了,这片即将死去的大地,才有机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然,这些奋起的百姓也不傻,更不会因为这种短暂的恩惠,就死心塌投了军伍,更多的人还是向往安稳平定的生活的。

但是这样也够了,杨开管理好自己的军队,农民百姓收起他们反抗流寇的心思,成军民亲和相交的和谐局面,同样对他们的稳固后方、治理地方大有益处。

三日期限,马上就到,韩彬领了新编入伍的两千名新卒,开往了随州。

此前,杨开还给他交代了一个任务,改随州官衙,设一总管府,以商榷先前所书的治城纲要,落实征粮、分田、征兵、纳贤等诸般事务。

前来替换的邓方部,大举进城。同期,封锦儿也带着新建的裹伤营,和同带着十数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的商榷一起,由李江东组建的一个百人队伍护送着,平平安安来到了德安。

前者着手照料受伤的士卒,后者忙碌建造总管府的事宜。

信阳城中的一切他已经安排妥当,商榷出后,选了名亲兵管理民政,不改方石像职位,还让他理商事。

管理民政者负责安邦,管理商事负责经济,两者地位相当,还有请愿留在信阳城中的李江东,和杨开留下的五百用作轮换哨岗、维持秩序的士卒坐镇城中,只要官军不大举下来,可保一切安好。

驻在城中的曹莽同样领了两千的新卒,休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汉征服者 当弃妃就是要躺平 拥有系统,三大将见我绕着走 司马懿穿越秦桧 明末朱重八 穿越之温僖贵妃 四合院:男科圣手的我也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