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玄奘西行取经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佛教自东汉时期首次传入我国,历经数百年的沉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当时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众多信众选择出家修行,佛寺佛塔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而佛经的翻译工作也进入了繁荣阶段。

然而,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由于梵文的复杂性,许多译者只能凭借有限的梵文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梵文作为佛教经典的原始语言,其深奥与雅致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使得佛经的翻译进程远远滞后于佛教的实际发展。因此,一些有识之士萌生了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亲自学习和获取佛教真经的想法。

东晋时期的法显,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精通梵文,且具备深厚的佛学修养。公元399年,法显毅然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印度取经的征途。经过漫长的跋涉和无数次的考验,他终于抵达了印度,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年时光,深入研读了大量佛教经典。之后,他带着满载而归的经书,再次踏上归途。去的时候,他选择了陆路;回来的时候,他则选择了水路。在海上漂泊三年,历经风浪和生死考验后,法显终于回到了故土。

法显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无数佛教信徒。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僧人开始踏上了前往印度取经的道路。其中最为着名的便是唐朝初年的玄奘。

玄奘原名陈袆,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开始接触并阅读儒家经典,打下了扎实的儒学基础。然而,在他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境变故,他与二哥陈素一同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在太原起兵反抗隋朝统治,最终建立了唐朝。玄奘便离开洛阳,前往都城长安继续深造佛法。听说四川是佛教高僧云集之地,他又前往成都学习。在几位高僧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便掌握了多部佛经的精髓,并在佛教界声名鹊起。

为了解开佛经中的谜团,并渴望阅读更多原始佛经,玄奘下定决心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然而,当时边境因西突厥的侵扰而动荡不安,朝廷因此禁止了百姓的出关申请,这也让玄奘的西行计划暂时搁置。

直到后来,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灾荒,朝廷为了缓解民生,颁布了允许百姓自行谋生的命令,玄奘这才看到了西行的机会。公元629年,他毅然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印度的求经之路。

然而,当他行至凉州(今甘肃武威)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当时唐朝正与突厥交战,朝廷下达了严格的出关禁令。凉州都督李大亮在得知玄奘的意图后,命令他返回长安。然而,玄奘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幸运的是,当地一位名叫慧远的法师对玄奘的志向深感敬佩,他派出两名弟子趁着夜色将玄奘秘密送至玉门关。

在玉门关外,玄奘试图趁着夜色悄悄过关,但不幸被守卫发现。守卫向他射箭,几乎将他射杀。然而,一位名叫王详的守卫对玄奘的坚定信念表示同情,并劝他放弃西行,留在敦煌的寺院修行。但玄奘告诉王详,他的决心坚如磐石,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继续前行。王详被玄奘的精神所打动,最终放他通过了哨卡。

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玄奘又接连通过了数道哨卡,但前方的道路却变得更加艰难——一片广袤无垠的戈壁滩展现在他的面前。他心中默念着《般若心经》,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艰难地向前迈进。然而,在行走了大约一百多里后,他迷路了,又打翻了装水的袋子,丢失了路上的必需品。面对困境,玄奘曾一度感到绝望,但他深知自己不能就此放弃。于是,他鼓起勇气,继续向西行进。

经过数十天的艰苦跋涉,玄奘来到了高昌。高昌王得知玄奘的到来后,设宴款待并诚恳地请求他留在高昌传播佛法。然而,玄奘坚定地告诉高昌王他要去印度取经的决心。高昌王不愿让玄奘离开,便将他扣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学好武功,种菜当咸鱼 夺嫡不如养妹 星汉灿烂,幸甚至哉 原來我才是主角[穿書] 穿成了惡毒女配後 天州神魔录 火影:截胡团藏,成为根部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