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627章 泗阳郡成子氏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成子氏复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群体,今已不再,多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成氏、子氏,融入各氏大家庭,族人多以广陵或泗阳为郡望。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单一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古泗阳成子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成子,古地名,其地理位置在今江苏省的宿迁市下辖泗阳市成子湖一带,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洪泽湖的西北部,总面积约五百二十平方公里,占洪泽湖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成子,原来为小湖泊间湿地,春秋时期属于吴国与楚国的交界边地,住民主要是东夷民族的南迁分支徐夷。后因地壳断裂形成凹陷,唐朝时期黄河夺淮而将诸多小湖泊连成大片。至南宋时期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两次决口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并与泗水合流,南流入淮,致使黄河改道,入为。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夺利津入海,期间倒灌入淮水,黄淮合流使水量大增,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大小数十个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洪泽湖,成子邑地完全没入在成子湖中。

先秦时期,成子邑地还在小湖泊间,住民主要为当地渔夫。至西汉时期,成子邑地在汉景帝帝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的孙子刘商的泗水国都城境内。东汉初期建武十年(公元37年)泗水国除,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将其收归国有,改称魏阳。三国时期曹魏广陵太守陈登(字元龙,公元?~207年待考)在泗阳境内沿淮水构筑了高家堰(洪泽湖大堤),将各个小湖泊之水隔绝在淮水西北部,使洪泽湖完全形成为一座大型的人工湖。

元朝时期,魏阳再更名为桃园县,此时各个小湖泊已经汇聚成洪泽大湖。明朝时期改称桃源县,隶属于淮安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因其地名与湖南省的桃源县重名,因而而改名为泗阳县,取意于泗水之阳。

早在先秦时期成子邑的住民中,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成子氏,属于小地域姓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成氏、子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成子凤翙

成子端修

成子宝仁

成子同升

成子思绎

成子振宁

成子振麟

成子渊源

成子雪飞

成子维镗

成子都孙

成子景调

成子龙见

成子晓

成子秉

成子陈范

成子贵华

成子梦臣

成子念生

成子仕林

成子怀谨

成子国纪

成子彦孚

成子季可

成子婧媛

成子士炳

成子廷裕

成子安卿

成子际盛

成子伟新

成子文慎

成子菱

成子华全

成子玲成华

成子天瑞

成子昭献

成子军涛

成子红瑞

成子和生

成子裔孙

成子世度

成子肖先

成子师祖

成子德远

成子树茂

成子令一

成子兆生

成子虞卿

成子嘉禾

成子筑广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