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农耕时代的新闻时效性非常低,半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情拿出来也能当新闻,所以报纸的出版频率低一点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最后,在综合考量了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报纸交付速度之后,赵鸿义与几位股东议定,将报纸的出版时间定为每旬一次,也就是十天为一个周期。
与此同时,报社的众员工们一刻不停地又投入了第二期报纸的采编工作中。
这一次,赵鸿义并没有像创刊号的时候那样过多插手员工们的工作,而是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
而通过第一期创刊号的练习与磨合,报社员工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该做什么、怎么做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普遍有所提升,所以第二期报纸的进展比第一期又快了一些。
经过了十天的奋战,在七月十一日,第二期《江南时报》也刊刻完毕,正式发行。
第二期与第一期创刊号一样,也印制了五千份,仍然是采取免费赠送的模式,上面刊登的广告也依然没有收费。
这也是效仿了后世的某些平台企业的做法——先拼命砸钱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到用户已经形成依赖离不开平台的时候,再亮出自家的镰刀,那时候韭菜们也只能任人宰割,毫无抵抗力了。
第二期报纸发行后又一次引起了轰动,让酒楼茶馆里的闲人们又多了不少谈资。
在这一期报纸上打广告的商家也多了一些新面孔,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基本上都是通过熟人介绍来的,希望能借着这股东风让自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想要的效果,经过报纸的宣传,这些商户的营业额都有了大幅增长,一个个乐得眉开眼笑。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商家兴高采烈的同时,他们的同行则大多愁眉苦脸,因为生意被对方抢走了不少。
为了拿回自己被抢走的生意份额,这些同行们使尽浑身解数四处打听了解,最后终于知道原来是《江南时报》的功劳,于是也纷纷找上门来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