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二十七回 施巧计兄弟组商队,灵鹫寺老僧身化佛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里暗自一惊,原来这老僧竟肉身化佛,在此以血肉之躯加固封印,不使邪魔走脱。顿时肃然起敬深深一拜,正在无话可说之际,只听一旁叶玄问道:“不知上师在此等候我等所为何事。”那老僧笑道:“贫僧已知各位施主此次入蕃是专为弘扬佛法,劳苦功高,故此想要助各位马到功成。”叶玄笑道:“上师谬赞,其实我等此来并不是弘扬佛法,却是为了兴苯灭佛之故。”那老僧不嗔不恼,笑道:“那苯教相传乃是燃灯古佛辛饶弥沃所传下的佛法,如今已传承数百年。现今教义又是我佛用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耗费数十年心血改造而来。虽与正教千差万别,可佛法并无分别修习之道,只因圣教之意,乃一切众生皆有识念佛性之心。此心非亲教师及神所赐,非父母所生,无有起始,原本存在,无有终了,虽死不灭。此心若广行善事,利益众生,正法加持,善修自心,可证得佛果与菩萨提,便能解脱于生老病死,获无上之福;若善恶间杂,则往生于天上人间;多行罪恶与不善,则入恶界有情地狱,轮回于痛苦之中。故此心处于无上菩提之下,亦有情于地狱之上。若享佛法之甘露,方可入解脱一切痛苦之地,获永久之幸福。所以如此说来,佛教苯教虽形式不同,本质上却同为劝人向善的良言。因此各位施主所谓兴苯灭佛,不过亦是弘扬佛法的另一种途径而已。既与我佛丝毫无损,我便愿助各位一臂之力。”

灵钏听那老僧一席禅理正在云里雾里无话可说,突然想起处处被人算得先机,于是岔开话题问道:“不知上师何以知晓我等形迹,竟在此处一直等待。”那老僧神色如常,微笑言道:“佛法无边,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无事为难。”灵钏心里咯噔一声,顿时明了前因后果,原来又是迦叶尊者送上的大礼。只听一旁叶玄又问:“那上师打算如何助我。”老僧道:“此处虽是大唐故地,但这灵鹫寺中的碑林古刹,镇住的却是魔国的妖鬼。二百年前大蕃攻灭吐谷浑,此后吐浑大部迁入凉州,只有少数留在原地据险自保,号称魔国。那魔国之人信仰邪神,尤善巫术。数十年前,有莲花生大士入蕃弘法剪除邪魔,那魔国亦被重创,余众逃亡至此,被莲花生大士镇在这碑林之下。如今几位施主既要兴苯伏魔,自然可以用上这股力量,既为万民除害,又可再起佛苯之争,令唐蕃之间长保太平。”

听到这话灵钏叶玄对视一眼,叶玄更开口问道:“上师既是蕃人,为何也如此看重唐蕃太平。”

只见那老僧长叹一声道:“不知各位施主可曾听闻四十年前那场顿渐之争?”灵钏叶玄皆摇头不知,那老僧遂娓娓道来:“四十年前,大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期间灭苯兴佛,建桑耶寺,只因当时大蕃流传的佛法有大唐传来的禅宗顿门,和天竺传来的渐门之别,两派主张的修行方法不同。禅宗一派主张顿悟,凡人无需供佛念经,也不需一切宗教形式繁文缛节,只要一心向佛,一旦领悟便可立地成佛;而天竺渐门却主张要经过累世的渐次苦修方能成佛。于是为平息两派争论,赤松德赞分别从大唐请来摩珂衍那,也就是大乘禅师,和天竺那烂陀寺的莲花戒大师,各领两派僧众在桑耶寺中辩法。这一论,便是三年。”

叶玄听罢不解道:“顿悟渐悟,只是不同资质之人求法得道的途径不同,若是有慧根的,机缘巧合之下确实可以顿悟。但绝大多数资质平庸之辈,不就应该走渐悟之道么?”那老僧笑道:“贫僧那时受戒不久,就在大乘禅师座下受教,也曾以此事问过禅师。我问六祖慧能在《菩提偈》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而北宗的神秀禅师亦有《无相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问禅师这《菩提偈》和《无相偈》是不同悟性之人的修行求法之道,本无高下之分,为何人们总是褒扬顿悟,却鄙薄渐悟苦修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小师叔,你已经无敌了,快下山吧! 仙帝你也敢抢亲?反手挖你至尊骨 剑斩苍穹 天外有天情外情 秦风杨如雪小说全文完结阅读免费 宠后惊华之挚瑶鸢语满夙缘 刻铂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