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威烈王却承认了赵、魏、韩三国叛乱的合法性,这让周系统的国家很寒心,周王室的支持者更少了,号召力也因此而大减。
由于赵、魏、韩向黄河南岸发展,进攻郑国和宋国,与一直想要控制郑国和宋国的楚国发生了利益冲突。郑国在楚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屡次击败韩国。韩景侯也开始寻求魏国的帮助。
于是,三晋与楚国发生多次激战,楚国被三晋连续击败,中原土地连丧,魏国则在中原站稳了脚跟。
魏文侯在出兵帮助韩国攻击宋国的时候,命令魏军占领了魏军进军路过的河内地。
魏国占领的齐地与朝歌地区相连后,魏国在漳水与黄河之间就有了一大片土地,对突入卫地的赵国都城中牟(今河南鹤壁市山城区一带)威胁极大。
赵烈侯虽然对魏文侯对赵国的压迫很不满,但由于此时魏国十分强大,魏文侯又巧言令色,打着三晋联合发展的旗号,因此赵烈侯还没有与魏国决裂的勇气。魏文侯的三晋联合实际上是以魏国为中心,拉拢韩国,借着联合发展的机会削弱赵国。赵国虽然也可以得到一点好处,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魏文侯的巧取豪夺,与当年赵襄子的手法如出一辙。
魏文侯打着驱逐齐国在卫国势力的旗号,将齐、赵一直争夺的漳水南岸地划入魏国的势力范围,赵国在漳南经营多年的辛苦白费了。
魏文侯顶在漳水向南最突出的部位,设立了邺县(今河北磁县东南邺镇)。邺县的设立,使赵国南进中原的战略构想遭到了迎头一击。
赵都中牟的前方是朝歌,东方是汤阴,都是魏国的重要军事据点。中牟的西方是太行山,无发展的空间。邺设在中牟的身后,使本来就突入卫地的中牟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孤立,十分危险,根本不适合作为国都。邺顶在了赵国南进中原的战略基地邯郸的正南方,迎头拦住了邯郸的南进去路。
魏文侯在对秦攻略中除了军事打击、政策攻心外,还进行了文化渗透,着名的西河学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魏文侯虽知道秦人不易武力屈服,但却对中原文化很向往。于是,魏文侯重用当时着名的大儒子夏,拜子夏为老师,在西河讲学。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名卜商,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魏文侯在延请子夏来西河的时候,子夏已是百岁老人,很少亲自教授了。而且,子夏由于老年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
在西河真正教授的是子夏的弟子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
尽管子夏非常注意养生,身体一直很健康,但毕竟年事已高,而且双目失明,最初对魏文侯的邀请是很犹豫的。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国士人的旗帜,决心一定要请子夏到西河坐镇。于是,魏文侯亲自拜子夏为师,对子夏异常尊重。
给国君做老师是儒家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子夏是第一个享有这个荣誉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尊高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了,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着名的西河学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边地诸侯国的怀化作用十分显着,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儒家本来是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教师,而六艺是贵族和士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儒家由于各有侧重而产生不同的流派,相当于不同的学科。鲁国的曾参之儒是以重礼,尤其是重孝为代表的流派,培养的是掌礼之儒,这些人不以经世致用为特长,在各国官僚系统中的地位不高。
子夏之儒培养的是经世致用之儒,大量地充斥到各国的官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