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七十九章 新生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王静辉也一样,所以为了以防万一,王静辉也借鉴了苏轼传授的经验,根据统治高层的执政态度来扣题。

对于后来成为神宗皇帝赵顼的性格,王静辉通过历史资料和他的接触不难判断,赵顼有着强烈的中兴大宋的想法,而他老子英宗赵曙可就不好说了,但王静辉还是压在了中兴的题目上,毕竟历史上英宗赵曙被濮议给拖惨了,胜利后没有几天便一命呜呼,就是有这种想法也没有机会实现,现在历史的格局已经改变,从与赵顼的接触中,王静辉感觉到英宗赵曙绝对不会再延续仁宗时代的芶且偷安的政策了,如果他的寿命够长,难保不会在他这一任上会有大动作。

王静辉翻开御试试卷:国无九处之蓄曰不足,无六斥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国也……他看过后一抹微笑浮现在他的嘴角:御试策论题出自《中庸》王制篇,这句话正是讲国家经济储备的题目,虽然不是自己准备的变法题目,但他在这方面也是下了苦功的。

“看来自己给颍王赵顼上了一年的“经济课”终归还是有些成效的,至少在策论这道最后的关口助我爬过去。”王静辉想过后便轻沾墨汁用小楷在试卷上奋笔疾书起来。

大宋治平三年三月二十八,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让颍王府邸乱做一团,每个人都是既兴奋又紧张,因为怀胎十月的向王妃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颍王赵顼的长子,只要他能平安长大。很可能将会是大宋的储君。未来地帝国地皇帝,所以每个仆从都不敢疏忽。谨慎的做着自己该做地事情。颍王府中到处都是报喜或者是端盆忙碌的人影,不过当中最郁闷的还是太医了,因为他刚才慌乱的表现让颍王赵顼极为不满,要不是有两个受过王静辉精心训练地产婆在镇守在向王妃床边。这个小生命可能现在已经可以告别这个世界了。

“果然还是王静辉想得周到,否则可就麻烦了……”颍王赵顼一边用小拇指逗弄着躺在向王妃身旁的小家伙,一边心有余悸的回想刚才王妃分娩时的危急状况。由于皇宫中派出的太医和产婆糟糕的表现,让当时的赵顼如热锅中的蚂蚁,而那两名产婆在向王妃刚开始感觉有些不适的时候,便非常有经验的指挥府中仆役布置好产房,在产婆和太医还在争论王妃是否要分娩地时候,她们早就做好接生的准备了。这多少让有些慌乱的赵顼平静些,毫不犹豫的换上这两个产婆来接生。向王妃很顺利的便诞下了一个婴儿,这让赵顼欣喜若狂的同时。也在心中非常感激王静辉能训练出这么好的产婆。

当得知颍王妃平安生下一个男婴的消息时,英宗赵曙地脸上也兴奋的有些潮红,立刻赐下一大堆的各种药材补品和赏赐,要不是旁边的老太监告诉他现在颍王府上下已经被闹腾的不可开交,他恐怕就要摆驾颍王府了。朝中的各位大臣贺喜地奏章也不断的传送到英宗赵曙的案头,让他合不拢嘴。

此时王静辉在平民医馆的书房中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看着满城春色。默默的说道:“这下子可真的要变了……”

虽然向王妃生下一个男婴,在这个时代来说,一个孩子长大实在是太困难了,帝王家的孩子也是如此,但这在王静辉还是非常高兴,他会加强那两个产婆关于婴儿护理方面的知识。尽最大可能保障这个孩子成长。“也许是一代明君,也许是想哲宗那样的昏君,更有可能是个像仁宗那样平庸的皇帝,这又有谁能告诉我呢?”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把这些烦恼甩在一边。

“历史的发展是不可知的,尤其是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的封建时代,皇帝的言行更是会放大到影响一国兴衰的地步。还是多准备点保险措施吧,免得这个让自己费尽心力的小家伙把这个时代搅得不可收拾!”王静辉想到这里,便又回到书案旁,继续写他给赵顼那篇建议成立总参谋部的策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陛下求饶吧,我们都投降太子了 大明,开局挖了朱元璋祖坟 让我来选择文明? 田园大唐 带着机枪去古代 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