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本書僅限於敘述從1917年到今天這一段內容豐富和引人矚目的歷史,並且只能是部分地進行敘述。正如本書書名所表示的那樣,這是一部人同武器較量的歷史,也可以說是那些同武器作戰的人所使用的裝備的歷史。這一人為的限制意味著,這一部歷史是圍繞著那些由徒步的人們所攜帶和推拉的反坦克武器展開的。本書對裝甲車輛和自行火炮將不加考慮,因為它們屬於另外一門十分深奧的專門學科,並且已有其它作者進行過充分地論述。至於諸如障礙、地雷、壕溝以及類似的工程作業等,這類複雜的作戰手段,也被有意刪去,因為這也完全是另一門學科,而且既不容易撰寫又不容易閱讀。筆者有時也感到需要離開主題,轉而敘述一兩個其它領域,譬如飛機領域,因為這些領域與戰場武器的機動性有內在的邏輯聯繫。然而,從根本上講,本書還是一部步兵與坦克戰鬥的歷史。
每門學科都有它自己的專用術語,反坦克作戰自然也不例外。但對於那些不熟悉技術術語的讀者來說,對以往和現用的反坦克手段與方法作些簡要的解釋或許還是有益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反坦克戰鬥的總的意圖都是設法打破裝甲對車輛所提供的防護。廣義地講,實現這個意圖可以有以下三種途徑:第一,在車輛上放火;第二,在裝甲外表面引爆大量炸藥,從而將其內表面炸碎;第三,在裝甲板上鑽孔。
用火燒毀裝甲車輛的辦法,儘管在以往曾經取得過驚人的成功,但實際上卻並不容易奏效。作為一種普遍的反坦克手段,縱火這種辦法,自1942年以後已很少為人使用。雖然使用現代凝固汽油彈或許是一種有價值的方法,然而,現代坦克並不容易點燃起火,因此,人們也就沒有在這方面開展多少工作。
用大量炸藥將坦克裝甲炸碎可能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反坦克方法,但是對於步兵來說,做好爆炸前的準備工作卻非輕而易舉。需要攜帶的炸藥很重,而接近坦克又十分困難,況且在坦克後面往往還伴隨有敵人的步兵。這種方法在以往曾被多次採用,當今的碎甲彈實際就是這種方法的一種延伸。
人們在反坦克武器發展中下功夫最大的,是探求各種能在裝甲板上開孔的方法。最古老然而至今仍然還是最成功的方法,就是向坦克發射一種由十分堅硬的金屬製成的實芯金屬塊,依靠金屬塊的動能或動量在裝甲板上打開通路。設計這種彈丸是一門十分嚴密和高深的學問,但它也遵循一些一般的原則。首先,彈丸的飛行速度必須很快,這意味著它必須由高速火炮進行發射,其結果必然是導致火炮炮口焰和后座力明顯增大;其次是,彈體質量要大,材料要硬;最後,彈丸在撞擊目標時的命中角度必須適當,否則就會發生跳飛現象。為了減少跳彈現象,通常在這種彈丸的頂部都安有一個用延展性能較強的金屬製作的金屬軟帽,其作用相當於一種金屬&ldo;緩衝器&rdo;,它可以使彈丸貼在裝甲板上達幾分之一秒的時間,以便使彈丸能夠開始鑽孔。這種緩衝裝置通常稱之謂&ldo;被帽&rdo;。為了真正起到緩衝作用,被帽必須做成鈍頭形狀。為了減小彈丸飛行中的空氣阻力,在被帽前面還需安裝一個精心製作的流線型風帽。結果,這種硬芯彈的結構就變得異常複雜,價格也變得異常昂貴。人們將這種炮彈稱之謂&ldo;被帽穿甲彈&rdo;(apcbc)。這個名稱在有關反坦克彈藥的資料中經常都會遇到。
使彈丸獲得較高初速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在藥室內增加發射裝藥。當然,這將導致后座力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在二次大戰中,人們的著眼點都集中在探尋一種在不增加后座力情況下使初速得以提高的方法。德國選擇的途徑(這點在後面還將詳加敘述)是採用錐膛身管,這種身管能以比平行炮膛更高的初速將彈丸射出炮膛。英國也試驗過類似結構,但很快就放棄了。從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