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六章 和议风波难平息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赵构派了御医前去一同宣旨,硬是把吕颐浩押到了朝廷。吕颐浩一路奔波,加剧了病情,又痛心于宋金和议的前途未卜,不久就病死了。

李纲则不劳秦桧动手,因为他和赵构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自南宋建国起,李纲就是最有威望的大臣之一,但赵构认为他把自己当小孩子,所以一直没有让他重回中央。

对于曾经当过宰相的李纲来说,一时在地方上混日子,一时又去宫观无所事事,他的心情自然常年郁闷,加上主战的政见无法实现,看到宋金议和的局面,他悲愤交加,与1140年正月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八。

搞定了外部的威胁,秦桧要对自己人动手了。

秦桧独相之后,提拔了两个人来辅助自己,一个是孙近,一个是李光。

孙近是中书舍人,资材平庸,早就归附了秦桧,李光却是威望卓着的官场老手,地方上和中央都干过,曾任江东安抚使、临安知府,六部里面他干过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满朝文武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秦桧为什么要提拔李光呢?

早年秦桧刚从金国回来,干了一年宰相被吕颐浩搞掉了,吕颐浩和朱胜非主持朝政,李光却和他们两人政见不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世人都以为李光是秦桧的同党。

秦桧也这么觉得,李光是自己人。

而处在和议的关键时刻,要有一个有威望的人来镇场子,秦桧觉得以自己的威望差了点意思,于是就想到了李光。

为了拉拢李光,秦桧使出了浑身解数,首先就是要说服赵构。

赵构不愿意用李光,因为李光和李纲虽然只一字之差,脾气却都差不多,成日牛气冲天的,不把皇帝当皇帝。

秦桧找勾龙如渊出面,去劝说赵构起用李光,赵构却说:“赵鼎和刘大中临走也推荐了李光,我如果用了他,不是又招来一个赵鼎吗?”

勾龙如渊说:“这是赵鼎和刘大中的奸计,他们如果真看重李光,为什么在位的时候不推荐?他们是想借用李光的威望做个顺水人情,为日后复出做打算。”

赵构还是有些犹豫,但秦桧也开始做他工作:“李光素有威望,如果现在用他,可以压制非议,大事可成。”

赵构于是同意了,拜李光为参知政事,权位仅次于秦桧。

李光到任后,秦桧亲自宴请,和李光把酒言欢,给他描绘了美好的未来,两人勾肩搭背,就好像兄弟情深。

可惜的是,李光看错了秦桧,秦桧也看错了李光。

李光之所以答应秦桧辅政,是因为他以为,秦桧还是以前靖康之变那个临危不惧、坚持气节的秦桧。

李光虽然赞成议和,却不认同秦桧一味的卑躬屈膝。

秦桧看到和议达成,就准备裁军,收回武将的兵权,李光却坚决反对,他说金国狼子野心,和议虽然达成了,但是还得防患于未然。

秦桧心想你竟然跟我唱反调,你忘了是谁提拔你的吧?他开始对李光有了怨言。

秦桧彻底讨厌李光,是因为郑亿年。

郑亿年是赵佶老婆郑皇后的侄子,他爹郑居中作为外戚干政,一度干到了宰相。

作为官二代,郑亿年自然也官运亨通,干到了位居四品的秘书少监,相当于国家档案局的副局长,但他的能力实在有限,每次考核都不过关,最后只能干个宫观闲职。

靖康之变后,郑亿年到处逃命,最后被金军抓获,交给了伪齐的刘豫。刘豫正无人可用,因为其他宋朝的高官都威武不能屈,于是就重用郑亿年。

郑亿年一开始就担任伪齐的礼部侍郎,相当于外交部副部长,最后干到了尚书右丞,相当于副总理。

金国废了伪齐之后,伪齐的官员都被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五剑首刘备 综影视穿越与凤行开局签到屠神弩 一夕错情:鬼王的冥婚新娘 一句心声,让名柯大神们都慌了 大唐盛世之天降太白 三国:姜伯约狂飙蜀运 我帮秦始皇修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