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据,没能伺候好木匠,最后上梁时发现房梁截得不够长,主家急得要死要活的。恰好有个云游的出家人经过那里,出家人慈悲为怀,他看了看那房梁,就让主家请石匠来。主家不明就里,说屋梁是木匠做的,要石匠什么用?出家人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等石匠来了,出家人亲手画了图,要他们找两块石头来,凿成胖鱼头的模样,略微带点尾巴,然后让人抬到房墙上去,鱼头冲外,尾巴冲内,然后把房梁两端压在鱼尾巴上,而外面的胖鱼头本来够沉重,这么一来,内外重力恰好平衡。就这么着,只用两块石头就接上了房梁。如今,那些短了房梁的农户都一筹莫展,我们何不效仿一二?”
青桐听了,直夸他不亏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他俩忙去找山民说了这个办法,然而应承的人仍然很少,——大家都饿着肚子,无精打采的,又一贫如洗,哪有钱请石匠?
他俩再次败兴而归。
途中,青桐了沉默一会儿,突然说:“哥啊,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咱俩有心赈灾,莫不如回家折变些钱财,捐给这些灾民。帮他们起屋盖房,咱心里也宽慰些不是?”
尚璞看着这个悬壶济世、扶危济困的连襟,眼里露出万分疼惜赞许的目光来。
二人回家和妻妾说了,她们都是夫唱妇随的人,各自变卖了头面首饰,凑了三四十两银子,拿去赈灾。
他俩有了银子,又去找老刘头讲道理,老刘头像没睡醒似的,仍不愿动弹;他俩便拿出了银子,老刘头一看到银子,这才来了精神。
他听了尚璞的话,召集起村民来说:“这两位官人带了银子来,他们说了,要帮咱买梁、买檩!既然最要紧的四梁八柱都有了,下剩的就靠咱自己动手了。咱都是住惯茅草屋的人,难不成遭了洪水反要改住瓦屋吗?从今儿起,咱们合伙起石头、夯土坯,割茅草、做屋顶,和泥巴、作泥灰。两位恩人也说了,只要咱们勤快,什么就都有了。”
大家听了,也都振奋起来。
众人分了工:起石头的起石头,打土坯的打土坯,和泥灰的和泥灰,割茅草的割茅草。
青桐还去山下籴了些米来,在村口支起两口大锅,和面蒸菜窝窝。
众人闻着饭香,干得更起劲了……
村里外出逃荒的人也赶回来了,其中就有那个向尚璞扔飞砖的年轻人,他叫王苍娃,原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今年二十五六岁,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庄稼汉,此时他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尚璞,非要给他磕头赔罪不可。
青桐在一旁笑着说:“我说你这小哥,你扔暗器的功夫可不咋地!赶明儿,你看我咋扔砖头,保准指哪打哪!”——青桐练过内外功夫的,又天天抓药,练得手头很准,投掷器物自然也有准头。
王苍娃不好意思地咧开厚嘴唇,呵呵地笑了。
往后的日子,王苍娃专干搬石块、运土坯之类的力气活;歇工时,青桐演示了一下掷石子的绝活,那真是百发百中!
王苍娃知道遇到高人了,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拜师。
后来徒弟竟然超过师傅了,每当工匠吆喝着要上泥、上坯、上石头时,王苍娃只管低头往上扔,都毫无偏差地扔到工匠手里。
青桐见了,不由得树起大拇哥,称他为“飞石王苍娃”。
大概过去了月余,山村大变样,家家住上了茅草房。
尚璞和青桐临走那天,王苍娃早早上山打下了几只野鸡和斑鸠,还套住了两只兔子;老刘头下山沽了几坛酒。
那天,大家都喝得很尽兴。
王苍娃执意把他俩送进城里去,当看到两家的大宅子后,不禁吐了吐舌头,还以为他俩都是大财主呢!进去看了家中的衣食住行,才知道家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