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证据链条完整,——大家说,官府该断不该断案?就连刑部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呢!”
仙芝一时语塞,自知多嘴多舌了。
青桐忙制止大家说:“咱也不懂断案,都不要打断官人说话,听他细细讲来。”
小鸽子便又重新理了理头绪,把那桩命案细述一遍,只听得众人入了神。
列位看官,你道他所述何事?此非三言两语可说清,待在下慢慢写来:
原来,彭公来到知府任上后,仍是日问阳、夜断阴,朝乾夕惕,昼夜不息。
有一晚,他在一桩命案的卷宗上驻目良久,总觉得其中有蹊跷之处。
这卷宗所述何事?
——却说辖区内离城二十里有一处镇子,住着七八百户人家。镇子里有一位婆子能说会道,专门保媒拉纤,远近有名。
她中年守寡,虽已是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许多光棍汉来托媒,却多半是冲着她的姿色来的。
后来她的儿子也年纪轻轻就死了,撇下了一位容貌姣好的小媳妇。——有人说,这是媒婆借保媒之机,暗偷风月,遭到的报应。
因她家那遗孀太年轻,乡邻都揣测她守不住,谁知那小媳妇打小家教很严、知书达理,在女德上并无半点差池。
打那起,光棍汉们来托媒,嘴上说是找媒婆,眼睛却总向厢房里瞟。
媒婆也知道男人们的心思,她却乐得拿那小蹄子做诱饵,引了男人来家,套弄钱财,自己受用呢。
可小遗孀却绝不做见不得人的事,男人们得不到她,只好在媒婆身上找补。
自古没有不透风的墙,日子久了镇子上难免风言风语的,婆子也只好收敛些,真就一心一意牵线搭桥,替人保起媒来。
凡是说成了的,除了给她谢媒钱之外,还须请酒——因她说和风月之事,喝酒成瘾了。
这一晚,媒婆酒后回家,见门栓未插,心道:“这小媳妇还怪体贴人哩,知道婆母晚归,给留着大门呢!”她来到院内,见厢房里没有灯影,心知夜深了她早睡了,便径自去上房安歇了。
第二天,她日上三竿了才起来,却迟迟不见儿媳过来请安。往日儿媳总是早早做好饭,静候婆母起床,请过了安,再去摆饭的。如今她竟敢偷懒怠慢起婆婆来!
想到这里,媒婆不由得火冒三丈,也顾不得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了,气汹汹地去厢房问罪。
她来到窗前她叫了两声,谁知厢房里静悄悄的,并无人应答。她更加气恼了,推门而入,却见那儿媳赤裸着身子,躺在炕上睡得正香。
她的怒气从脚跟直冲到头顶,抬手就是一耳光,再定睛一看,吓得“妈呀”一声坐在地上了。
原来,儿媳颈上有一道深深的勒痕,像是被人掐死了。
她战兢兢地起身,试了试她的鼻息,确实没气了,就连身上也冰凉了。她连滚带爬地跑到院里呼天抢地。
左右邻居闻声赶来看了现场,忙去报官。
知县大人亲自带着人役来了,仵作检验了尸首,确是窒息而死,而且是先奸后杀!
知县大人勘查了现场,经媒婆确认,家里并无财物遗失,反在儿媳房中发现了一柄折扇,上面题着一首诗,落款处还有姓名,可知扇子乃是定情之物。
知县让众人传看折扇,问可有人识得此人。有人说:“看这名字,本是镇上的一个书生,饱读诗书。可他素日文质彬彬的,不像是敢杀人的。”
本乡巡检听了,怒冲冲地说:“胡说,哪个人脸上写着杀人犯来!”
巡检便带人去拿他,一去就抓着了,押了回来。
县尊当场断案,怪他奸杀良家妇女。书生蒙了,忙道:“小生来托媒,何曾非礼?更不敢害人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