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58章 后记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有愠意,正色道:“既是挚友,何来嘲弄?此书虽粗拙,然所述故事枝蔓跌宕,尚能引人耗时读完,读来便觉蕴含着善念。似此劝善之作,编撰成文已属不易,况其文体还颇显厚重,隐约给人以卷帙浩繁之感。再者,遑论其寓意是否高深,从一箪一瓢的人间烟火中,至少可以看见许多仁人志士的影子,其高洁的情怀,足可令人拨云见日。另,当今乃开明盛世,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容并包,气度恢弘!且本书主旨向善,即便言拙有失,亦如宋时韩琦所言:‘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毋庸多言,宜从速发表,以飨读者!”他言之谆谆,极力撺掇刊发。我想不出什么理由拂其好意,虽明知其谬奖过矣,然犹佯装不觉,竟乘心动之机,试投文学网站了。

初始之意,投稿也是为了投石问路。因在我心中,总以为是“文史不分家”的,凡有所作,必貌似“史诗”方才心足。为此,谋篇布局即预想分三部:首部粗写近代没落史,追忆一下沧桑岁月中三饥两饱的祖辈们遭受的屈辱与愤懑,壮悯一下那觉醒者的抗争与悲情,以警示后人,勿忘前耻,勇于革新,而不可耽于安乐而重蹈覆辙。待首部推出之后,以观后效,若对人的眼目刺灼不重,则善哉善哉,乃可再续第二部,写一写革命战争史,以表旌峥嵘岁月中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的劳苦大众,而不使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泯灭于尘埃;倘又少非议,且仍有余力,则可再续第三部,写一写当代发展史,以颂扬韶华岁月中默默无闻、俯首奉献的辛勤劳动者,而不使他们的汗水悄然蒸发——间或箴砭一下烟火生活中的时弊顽疾,以不失文学的现实主义属性;当然也追求浪漫主义色彩,用甘于奉献者奋斗逆袭的励志故事,激励人们负重前行。退而言之,即便力有不逮,有始无终,也可通过徐缓拖曳的叙事节奏和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松弛一下读者劳乏的身心。然而,大概终因我心怀忧郁罢,起笔就显露出沉重、晦涩的文风来,这与崇尚虚幻、娱乐至死的网络文学格格不入,以致于读者寥寥,阅读量惨淡。但本人毫无嗔怪读者之心,只怨自己不合时宜,未能入乡随俗。这沉郁的文风,大概只能呈给大家以悲凉。譬如《沧桑岁月》中的人物,纵使他们满怀期冀、不懈求索,终因身处末世,受时境所困,大多沿着一条悲欢坎坷路,走完自己凡俗艰涩的人生苦旅;世事亦如此,尘寰万象,唯变不变,若因循守旧、苟且偷安,那只是死路一条,唯刀刃向内、勇于变革,才能涅盘重生。此番历程中,必定会有诸多的无奈,似此,悲凉是难免的了。

沧桑岁月中的悲凉,还在于彼时社会的衰败,以至非革命无以图存。根子总在当权者的私心——其所谓家天下者,实质也就是私天下,以天下之共利,满足当权者之私欲。其实,近代史波澜壮阔,也并非没留给晚清反转的机会。当西洋人带了最先进的科技产物来朝贡时,使者的觐见之礼也答应单腿跪地了,然而朝廷犹不许可,非得要争另一条腿,并哂笑他们的礼物为奇技淫巧。后来被外夷打得找不着北时,才不得不改良,却又抱残守缺,不许碰触权贵们的权势,稍有逾轨,便加屠戮,终于招致革命,丢了祖宗江山不算,还陷亿兆民众于水火!每读这段历史,我必满腔愤懑,甚而不喜看与之有关的文艺作品。然而欲图复兴,却又不得不重视这段历史,因其潜藏着民族衰弱的病根:既在思想之保守,也在体制之僵化,更在权贵们的私欲泛滥。盖人之为人也,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的私欲是根深蒂固且不着形迹的!即便是孔圣人,可谓万世师表了,他也曾因妄杀少正卯而为后人所诟病。几千年来,面善而腹黑者,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揣度先生的用意,其所谓“中国人”者,其实特指的是“人心”。这世间最飘忽不定的东西就是人心,故而现代社会在构建治理体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