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那位学博先生正站在台上,见训导暗使眼色,立即让出讲坛,请尚璞登台。
尚璞一时错愕,因学正大人并未事先嘱咐要他试讲,然而训导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没奈何,只得走上了讲坛。
他来到台上,向下看了看,见下面十六七个庠生,有的正值青春年少,有的却已两鬓苍苍了,还仍在苛求功名。他先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承蒙训导大人抬爱,各位学友瞧得起后学,只好献丑了。我常自责,身为俗儒,每日只知寻章摘句,于仕途经济一窍不通,故今儿想与各位前辈探讨一点经世致用的学问功夫。”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他讲的是什么意思,一个个转头看训导。
训导忙止住尚璞的话,说大家只想听先生讲制艺手法,就是如何才写好八股文章。他以为尚璞不懂八股文呢,殊不知尚璞也是才高八斗的秀才,于八股文也不陌生的。
于是尚璞先由破题、承题、起讲开始,逐步讲到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最后讲了束股之法。尤其讲到后四股中那两股排比对仗文字时,众人皆听得入迷,频频点头。
这学府里谁人不知八股?只是手法各有不同而已,如今听了他的技巧,都觉得受益匪浅,就连训导也不由得点头。
有位老庠生问:“请问先生,在座的明年就要入秋闱了,乡试须考三场,如何使三场皆能入得了考官大人的法眼呢?”
他话音未落,大家都笑起来,因他问的过于直白了,若人有此妙法,何愁不中解元呢?
尚璞也笑道:“每试三场,只需将首场文章做得精妙即可。若首场文章不入考官的法眼,则其余两场所作论、判与贴试诗,无论如何精妙,皆弃之不理矣。”
众人都点头。
老者又问:“请问先生,您如今入州学做了学博,可有文章供我等领教。”
尚璞大窘,因他已多年不作这等制艺文章了。
大家见他面露难色,心中皆不免狐疑起来;训导也暗自得意。
万籁俱寂之际,尚璞却突口齿伶俐地背诵起文章来,原来他急中生智,背诵起了当年自己考秀才的那篇八股文,他是过目不忘之人,更何况是背诵自己写的文章呢,自是一字不落的。
学堂里听得鸦雀无声,一时无人不敬服。
训导听了,也大为震撼,心道:“这个新来的学博先生,真不枉学台大人荐他来这里讲学,原来自有过人之处,他只是无心举业罢了,不然早已高中了。唉,可惜了这满腹经纶,耽误了功名!”又暗道:“假如我当年会试时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何愁不能进士及第呢?也不至于只得个同进士出身,抱憾终生了。”
原来,时人欲得功名,皆以考中进士为正途,即如名扬天下的左大帅,虽位列封疆,却也只是个举人,他本人也常以不是正途出身而介怀,以致位列封疆了还叫嚷着要重新参加科考,那太后老佛爷念其有大功,便赐其“同进士出身”。
即便那些以科举出身者,也都以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为正途,三甲则为“赐同进士出身”矣,只因多了一个“同”字,已显得不是货真价实了似的。
据说曾大帅也只是个“同进士出身”,他也很忌讳这个“同”字呢。
有一段轶事,说的是他做两江总督时,有两个幕僚在对对子,其中一个出上联说:“如夫人”,——如夫人是小妾的别称;另一个想了想,对道:“同进士”,——可见在人们心中同进士就等同于小妾喽,那一个又说:“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不假思索说:“赐同进士出身”。两个人正对的起劲呢,忽听得内堂当啷一声,有摔茶杯的声音,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走出来,狠狠瞪了他俩一眼,然后拂袖而去。他俩这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