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廿六章 何惧寒冬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北方寒冷,人们在房中盘一大炕,老老少少集聚一炕,热热火火、温暖而舒适。

土炕是一种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相传在隋、唐之际,冬季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受“床”和“炉灶”的启发,将二者合二为一,又经过改造加工而产生了炕,并传至东北各民族中,后又传至黄河至秦岭以北。

而贞观年间的关中,这个地处秦岭以北的地区貌似还并没有受到这方面传播和普及,那正好,李柯又可以借着这个再来一次首创发明了,想到这里,李柯不禁高兴的心里直夸自己聪明。

一般人家炕是盘在房间里向阳的一面,几乎占据了半个房间的面积,三面靠墙,而南面墙开有窗户,炕沿的下边即北面是近三尺高的炕台。也有人家是土坯垒成后抹一层青泥或白石灰。

火炕的用途不仅限于睡觉,也是吃饭、做家务、拉家常、看书学习的场所,三口五口围聚而坐,吃着简单的家常便饭,滋润也舒坦。当熟人来访,也不用客气便脱鞋上炕,既亲近又坦然;忙完农活的主妇顺手端来笸篮,依着炕桌纳鞋底儿缝衣衫,娴静而悠然。

火炕的用途可谓农家人过冬之必备良选,李柯坐在灶火门口暖和着身子好好盘算了一下火炕的结构和制作方式。当盘算好一切后美美滴去睡了,跟老爹挤在一个床榻上和衣而睡,倒是也不会太冷,但一想到自己马上要干的事,那顿觉浑身暖暖的。

羊皮棉袄和羊毛毡靴发放了以后,十里八村都震动了,都没人敢相信,常工佃户的身份干活,不但发工钱,还额外发棉袄和靴子,当一双双不可思议的眼神在询问求实天工坊的工人后,都羡慕的眼神变了色,纷纷跑来表示也要加入天工坊,碍于后面工作量和业务的拉宽,李柯也正准备储备和培训一些人手,可是来的人太多,每天都能挤破门,李柯只好一个个简单面试了一番,择优录取,而择优录取的原则是要有一技之长。

看来特长这玩意还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不管是前世那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还是这个纯农业的落后时代。

由于李柯没有成功盘过火炕的原因,只是凭借前世纪录片里看到过的记忆来试盘,所以并没有直接给自己家盘,而是选择了在天工坊的屋内,而天工坊的屋内此刻也正担负着实验室的重担,一旦成功就可以四下推广,而且天工坊的工人休息时也可以上炕去暖暖,说干就干。

盘炕前需要先打胡基、托炕坯,干这两件活儿,不仅需要体力,还得讲技术。所以李柯在储备的人力里找了几位有力气又擅长泥瓦匠的壮年来干盘炕这个事。然后又让工坊的木匠做了几个模子用来当模具。

李柯又找两人,一个取土,一个担水,用土围起个“大锅”,锅里倒上七八担水,再一铲一铲地放进黄土,用水闷。闷得差不多了,再添些不长不短的麦草,用铲或锄来回搅拌。和的泥要不稀不硬,李柯怕和不好,又让一人脱去鞋袜,双脚跳进泥锅,来回“扑腾”,然后用手挖出一块,在地上“啪”一甩,看它的弹性。这样和出的泥比胶还黏。泥和好了,在一旁撒些麦糠,放上模子,一人铲泥,一人握着抹子抹。完成一个取下模子再做第二个。等做好的几个炕坯半凝固后,要再套上模子往瓷实扎。隔几天栽起来,相互支撑成“口”字形,让它晾干。

当一切就绪,便到了盘炕的时候。比起打胡基、托泥坯,盘炕更讲究的是心灵手巧。土炕要三面靠墙,先在靠墙叉开着立起一层胡基,这样盘成的炕,火能通到四周,叫“灵炕”,满炕热。“木怂”盘炕胡基挨胡基,炕中热,靠墙凉,是“闷炕”。然后立腿子,修火路;再用柴草填满炕内,并留有空隙。需要把烟筒外皮用白灰泥齐齐抹一遍,以防漏烟,接着泥坯一个个塌在炕腿上。炕面用事先泡好的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庶子之征 权驭大明 寒门风骨 首辅家的小农妻 重生为杨广:我在隋朝耍流氓 杨广重生记 焕光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