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三十一 辩经达人刘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需要明确的是,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在东汉并不是两个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政治团体,而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

双方有着明确的利益冲突,但是矛盾并没有激烈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至少当前时间点上,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间的冲突还没有西汉末年的冲突那样明确,双方的争执还没有演化到近现代政党的地步,并不是明确的政治利益联合体。

双方都没有各自的明确的公认的正式领袖,也没有统一的行事纲领,更没有明确的组织层级和晋升途径,只是一盘散沙。

这与东汉以来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融合有一定的关系。

而且即使是近现代政党,那也不是绝对的敌对,那也是遍地小奉先,各派成员之间为了利益反复横跳也是家常便饭。

所以卢植和着名今文学派阀阅家族——弘农杨氏出身的有名士人杨彪之间也有一份私人关系在里头。

这并不奇怪。

而对于刘备来说,这就很方便了。

这些人要么就是出身今文学派的高门大户,家族中有家传儒门典籍,地位很高,要么就是古文学派出身,师出名门,学通五经,没有家传典籍但是靠着学霸光环闻名于世。

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当世大佬。

在这些人眼里,刘备如果没有卢植弟子的身份,那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作为卢植的弟子、尚书台的官员,再加上汉室宗亲的身份,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刘备勤学好问勤勤恳恳,做人也没什么问题,那么毫无疑问,他的成就不会低于他的本家、现在名满天下的八俊之一的刘表。

一旦出名了,有人追捧了,汉室宗亲的身份会给刘备极大的加成,乃至于现在的皇室都有可能青睐刘备,给他特殊的待遇。

所以这些人都没有轻视边地平民出身的刘备,对他还是有着一定的礼遇,就连阀阅家族出身的杨彪也是如此。

当然,主要还是看刘备自己有没有本事。

他不是高门大户出身,没有人帮他义务吹捧,他若想得到吹捧且有人帮他扬名,就必须要拿出真才实学来。

刘备算是运气顶顶好的,能得到卢植的承认,成为他真正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被他带着进行政治社交活动,不知让多少人羡慕。

刘备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卢植的承认和提携带着他一路向上,为他打通了跨越阶级的道路,使得他得以跨越自己依靠本身能力所能达到的巅峰成就,突破了豪强地主的天花板,成为了士人。

并且通过政治联姻,成功进入了统治阶级。

否则以他自身的能力,再怎么造,那也要等黄巾之乱以后的机缘巧合才有机会跨越阶层。

卢植的提携让他在此之前就获得了这个机会。

作为士人,若要打响名声,最好的方式除了出身,就是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发扬光大,并且在士人们举行的经文辩论聚会上用自己的学问驳倒对手,这样就能逐渐打响名声了。

辩经越是牛逼,名声越响,则机会就越多。

刘备跟随卢植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左氏春秋》和《古文尚书》。

又因为他学习的速度很快,不仅学了《左氏春秋》,还学了死对头一般的《公羊春秋》。

至于尚书,卢植本身学的主要是《古文尚书》,后来也博采众长,学习今文尚书,刘备就跟着卢植学了几种不同注解的尚书。

然后对《周官礼》,卢植也有一些研究,也传授给了刘备,增加刘备的知识储备。

这对于刘备来说是相当优秀的精英教育,很多东西都是卢植为刘备整编过后传授给刘备的,刘备省去了大量寻找注解和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曹孟德 明末造反专业户 谍海无名 一品赘婿 来到明末 狼出寒门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话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