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后记 (第5/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兼任兰州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我曾经让父亲将我的书稿给雷达老师看。父亲说:“他比王家达的名气还要大,怎么会看上你的作品呢?”可是我非要父亲联系雷达老师。父亲拗不过我,就答应了。

在此期间,父亲的另一位好友刘满老师经常来我家,他们一见面就谈天说地,讨论文章,回忆从前,也讨论《河陇历史地理研究》一书。有一次刘老师来我家时,拿着两本《南渡北归》的“南渡”上下册,因为他已经生病,书多了拿不动,所以只拿了两本,说另外两本“北归”上下册下次拿上,还说书写得很好,要让我父亲看。我就趁此机会,从手机里找到了我的书稿就让刘老师过目。刘老师大概看了半个多小时,就很惊讶地说:“你真了得,写这样大部头的作品,让我很佩服!我现在写历史方面的东西,小说方面不如你和你爸,你还是让你老爸看吧?”我说:“他已经看过了,现在就轮着您看了。”刘老师就真诚地说:“我不会玩手机,眼睛也不行。”我说:“我给你下载个微信,用起来挺方便的。”就试着给刘老师下载了一个微信,然后又发了书稿。他说他慢慢看。这时我和他还讨论了“萧关”的事情。

他在《河陇历史地理研究》一书中,说秦国的萧关在固原东南。我说:“不对,秦国的萧关应该在庆阳环县!”他的理由是有史料能证明最早的萧关就在固原东南。我出于礼貌,再没有反驳,表面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因为我的作品中也写了萧关。先秦和秦国统一前,秦国的长城根本没有经过固原东南,而是从固原西北径直向东北通向庆阳的环县。秦筑长城就是为了守边,试想长城都没有经过的内地,秦国人为什么要设一道关口?这有什么意义?打个比方,一户人家为了防盗,就会把大门安装得十分结实,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远离了大门,在院子中间设一道防线,这对防盗能有什么意义?秦国统一后,随着蒙恬将军的北伐,秦国的边界线大大地北移,一直延伸到黄河“几”字形外侧的大阴山下,又筑起了新的长城,着名的高阙关就建在了那里,真正是拓地千里。而固原东南的萧关就是在后来楚汉相争时,中国人无力关注到北方,匈奴人才对关内步步紧逼,北方的许多土地因此再次失去,匈奴人就打破了秦帝国时候的北部长城防线,还越过了先秦时秦国的老长城防线。后来汉朝为了抵御异族人入侵,才在即今固原东南建立了关口,是为汉萧关,还有后来宋朝建立的宋萧关。而打破秦国北部局面的,就是在西汉全盛时,汉朝的疆域再次向外扩张:它西至大宛,西北到新西北利亚,东北到库页岛,领土又扩大了秦帝国时的两倍,那时的关口也失去了作用,所以关口是随着国家版图的大小而改变的。刘老研究这些很不容易,从学术上讲我是非常尊重他的看法的。

后来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二零一七年的春节前夕,我回家过年时,老爸却突然说:“刘满老师已经病逝了。”我当是很感意外,怎么好好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父亲这才说是刘老师的病很重。此后他常埋怨说:“老刘应该用保守治疗的,不应该动手术、做化疗,如果吃吃中药,也许现在还好着呢……唉!”

此后父亲就向雷达老师打电话说了我的事,雷老师听说我在写历史小说,也很惊奇,就让父亲发书稿给他。我得到此消息,大喜过望,就把全部的书稿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了父亲,父亲又转发给了雷老师。那是2018年的春节放假期间,我信心满满,同时也忐忑不安。心想:雷老师可不是一般的人,若是他看不上要开学的时候,雷老师给父亲打来了电话,那天我也在家里。因为父母都生病,我一个假期都守在家里。雷老师在电话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日月江山永为明朱瞻垶 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红楼商人:了不起的板儿 煌煌帝国之大秦 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 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大明:开局烤红薯,馋哭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