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三十二章 中原王朝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流言遍地。

另一边,李克用致力重建的新唐也是暗流涌动,经过两代君王的努力,新唐虽然得到了回复,却也不光是百姓得到回复,各路军阀同样也得到了充分修整。

洛阳,新唐皇宫雍和殿后的一间阁室里,一个穿着袍服,满头白发的苍黄老人坐在上首的软塌上,正埋头思索着什么。如果不是他身在的地方,和下边站立的两个大臣,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会是新唐的统治者,是一手造就了新唐如今战事稀少,屡有丰年的唐王李嗣源。

而他塌下的两个大臣一个是新任枢密使朱弘昭,还有一个则是宣徽南院使孟汉琼。

“弘昭,你在蜀地任职许久,对如今的战事有何看法?”良久,李嗣源这才开了口。

五短身材,一脸奸相的朱弘昭小心思量一翻,回到:“回皇上,东川董璋已亡,剩下的人怕不是孟知祥的对手。”

“你是说,孟知祥能拿下两川?”李嗣源语气很缓。

“臣不知,皇上既然已派武信军出兵试探,想必有所思量,臣愚昧,如何能猜出皇上的安排!”朱弘昭人屁没放完,马屁先上。

“算了,你下去吧!”李嗣源眼里满是失望之色,摇摇头,让朱弘昭退下。

“微臣告退!”

孟汉琼一直听着,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直道朱弘昭退出偏殿殿门,他才重重的哼了一声,发现皇帝面前有些失礼,急忙想要请罪。哪知道李嗣源却摆摆手,阻止了他!

“咳!咳!……汉琼,你跟着朕有多少年了?”轻轻的咳嗽两声,李嗣源望了望雕梁画柱的偏殿高顶,似乎在回忆。

孟汉琼急忙回话:“皇上当年驻守常山时,臣就跟在左右,算起来,也有十几年了!”

“是吗!都这么久了!”李嗣源笑了笑,有些感慨:“当年追随先皇(李克用)南征北战30年,后又为这江山战了十余年。朕老了,不如你们了!”

孟汉琼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说这些,不过作为身边老将,李嗣源当年为先王排难解纷,冒刃血战,屡建奇功,他怎可能不知道。更别说后来孟汉琼都是亲身经历的,比如乾宁三年大败梁军于任城,解兖州之围时,因为太过勇猛,敌人给了这个后来的帝王一个错号“李横冲”,现今还时常被百姓提及;又比如第二年又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名动天下。

不过想着想着,孟汉琼再看看眼前的老人,不由得也有些伤感,却也只能安慰到:“圣上龙体康健,何来老了一说!”

“你啊,就是改不了这毛病,跟谁都那么圆滑。”李嗣源对孟汉琼的话不理,倒是说起不是了,不过语气里却充满了信赖和喜欢,只是一高兴,身体似乎又有所牵动:“咳!咳!!!”

“圣上……!”孟汉琼第一次见李嗣源这幅摸样,不由有些担心。

“朕一直瞒着大家,朕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李嗣源语气平淡的不像说自己的事情。不过那边孟汉琼却吓得不清。

“圣上何出此言!圣上……”

“好了!咱们都是戎马半生的人,不用婆婆妈妈的,找你来,告诉你这些,也是要你有个准备,你是身边老人,而且一干能战的老将里,也就你最圆滑,一直以来处处小心,得罪的人不多,且禁军里头出之你手的人不少,朕这身子朕也不知道那天会垮,你得帮我看紧些。”李嗣源托盘而出,看来也是思虑许久的。

孟汉琼自然知道皇帝这番话要是泄漏半点在外面,这天下将会发生多大的变故,而李嗣源将这些告诉自己,绝对是推心置腹了,沉默好一会,他先是跪倒在地然后才开了口:“圣上要臣怎么做?臣万死以报!”

李嗣源点点头:“朕的几个儿子养子里,从审(李继璟)最有能力,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综影视之灼华的实习期 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 溺宠娇妃 代晋 爱国军阀 重生大秦我为皇 驻马太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