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55章 华夏古战场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他很清楚,秦军因长期跋涉、人困马乏,人力和物资都已支撑不起,面对稳重老成的廉颇,他打算使出一招离间计。

白起派出很多间谍到赵国,到处散播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而且扬言廉颇已经叛变。

经过秦国线人的有心渲染,这些消息最终传到赵王和那些“主战”大臣的耳朵里。赵王心里泛起了嘀咕,最终廉颇被换下,赵括接替主帅之位。

赵括虽熟读兵法,却没有上过战场,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赵王如此荒唐的决定,直接中了白起的圈套。

赵括上任之后,为了在赵王面前强势表现一下自己,急于求胜,将“主守”的那些副将全部撤换,甚至更换了作战防务图。

然而,廉颇在军中已经有了绝对的地位,赵括这一波换帅、更改布防的骚操作,直接动摇了军心。

而且赵括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会摆花架子,真要对战沙场,迟早是一败涂地。

可赵王偏听偏信,不分青红皂白,接下来将是一路悔恨的开始。

事实上,长平之战的结局,几乎已见分晓。

白起的第一招离间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接下来又亲自换下秦国主帅王龁,自己从幕后跃至台前担当指挥。

白起当然不是为了争功,以他在秦国的地位,他不需要显山露水。之所以冲到前面,他是想速战速决,因为对付赵括,他已是胜券在握。

再看赵括,自担任赵国主帅之后,便蠢蠢欲动,也想以速度取胜,最主要的是他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赵王的决策是英明的。

于是他率领大军走出了壁垒,决意与秦国军队一决雌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赵括却犯了大忌。

赵括对秦军换帅之事一无所知,面对强大的白起,就是廉颇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又怎能占得了便宜?

要说白起不亏是一代“战神”,利用上党地形是个典型的台地这一特点,向东向南皆呈居高临下之势,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合围击杀的打法。

白起边打边退,让赵括觉得白起此人是徒有虚名,而这种假装失败的假象,也巧妙地骗过了赵括。

结果占据了上党制高地的白起,让赵括不知所措,才知自己被白起上了一课。

史书记载,天下劲弩皆从韩出,可再强劲的弩箭,也射不到上党了。此时此刻,深陷泥潭的赵国军队,要如何才能化险为夷?

回看赵括的种种鲁莽行为,正中白起下怀,当40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时,赵括悔不当初,可惜晚了。

白起随即派出一支2万5千人的精锐突击队,突袭赵军后方,又派出一支5000余人的骑兵,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条血路,被逼到绝境的赵军决定硬拼。此时白起已经占据地利,双方都拿出了最擅长的弓弩互射,准备一决高下。

上党是台形的地形,为秦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可以说谁占据了制高点,谁就可以赢得胜利。很明显,最后赵军被吊打。

在弓弩大战中,那个心高气傲、志得意满的赵括,被乱箭射死。被困46天的赵军,终因断粮而不攻自破,只能向秦国投降。

不过此时白起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降将,他将如何处置?

常规收留,显然已不合时宜。

两军阵前,不杀降将,这是从古至今约定俗成的兵家法则,但此时白起竟然狠心杀了这些赵国降将。

作为有名的军事家,他不怕犯忌么?

长平之战中,虽然有很多赵军被杀,但至少还有20万降将。

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武王 花墨砂 斗罗:唐三的白月光敌人 身为白狐之子的我却如此懒散 不屑凰王宠:庶女要升仙 通天帝师 仙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