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都贡献完香火后,张松带头,所有人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随后出了祠堂,燃起鞭炮,到庄子上去吃流水席。
张不周早上起的早,困到不行,在祠堂里跪着的时候,几乎要睡着。仪式结束,准备开席,张不周瞬间就精神了。前世里,当了雇佣兵以后收入不菲,什么西餐洋餐也都尝试过,但是乡下办大事时开的流水席,再也没有机会吃到了。祭祀时是要饿着肚子的,张不周想象着流水席的场景,口水几乎要流下来。
张家作为都安县的第一大族,很是注重风评,每年中元节都会在庄子上的空地摆开流水席,老人和孩子还有自己专门的花甲宴与垂髫宴。八人一桌,庄子上还有接近两千户,近万人,要是一次性铺开,得摆上一千桌,多大的空地也摆不开,只能吃流水席。
张不周为了能够吃的舒坦点,拉着两个侍女,四兄弟和三叔一起凑了一桌,特意选在了离张韬远远的位置。张韬此时已被族老包围,推着坐上了主桌主位,无暇他顾。为了这场宴席,国公府的厨子全体出动,加上老宅这边的和三叔从蜀州城里请来的,不下百人在忙着做菜。张不周心中窃喜,好在是躲了过去,要是真让自己操办这些事,还不得忙翻天。
都安的流水席讲究四冷四热四蒸四煮。张不周吃的不亦乐乎,尤其是那道粉蒸排骨,香糯绵软,回味悠长,配上庄子里自己酿的果酒,那叫一个字,绝。
流水席从正午吃到了夜色降临,天色黑的差不多的时候,在张松的指引下,张家族人各自拿起东西。张韬扛着一面写着请祖迎亲,逝者永宁的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张不周也端着一盘中间用朱砂点了红点的蒸饼。随行的下人点起火把,人群排起长龙,浩浩荡荡地走向张家陵园。
张家除了张韬这一支之外,还有很多分支,在共同的祖宗坟前拜祭过后,各房分散开去了自己的祖坟所在。张不周跟着张韬来到属于自己这一支的坟地,远远地便看见一个白色身影。
张韬冷哼一声:“这个逆子,还知道出现。”
白衣人正是张二良。张二良对靠近的队伍置若罔闻,在一座坟前默默的站着。张三恭朝张不周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过去。
张不周走近后,看到坟前墓碑上写着:楚怀瑾之墓。
张二良道:“以前你年纪小,身体弱,祭祀也好,上坟也罢,都不敢带你来,怕阴气太重你承受不了。现在你长大了,给你母亲上柱香吧。”
那一日出现的血脉相连的感觉,再次出现了。张不周心跳加快,感觉整个世界都被意识屏蔽掉,连身旁的张二良都看不见了。七月中的圆月高悬在天,张不周在坟前跪了下去。虽然从没见过,但是他理所当然的将梦里的绿衣女子就认成了楚怀瑾,那个给予自己的灵魂在这个世界容身之处的女人。
重重的磕了三个头,张不周许久从情绪中挣脱出来,回过神的时候张二良已经不见了。张三恭过来带着他到列祖列宗坟前都磕头。张韬一代,同胞兄弟姐妹一共五人,张韬排行老三,上边两位兄长,下边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兄长和弟弟都在这些年的征战中先后战死,唯一的妹妹是被当今天子赵光登基后追认为先帝的赵陵的妃子,也在一次战乱中为了保护赵陵被乱军冲散,生死不知,那一战中,一同失散的还有张韬当时年仅四岁的小儿子张五让。这两人的坟前墓碑上没有名字,只有衣冠冢三个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说的是谁。张韬年纪大了,悲上心头后精神不振,被众人簇拥着回了祖宅。
看张不周同样情绪低落,祭完陵园后就带他来到河边。
除了开祠堂、祭祖陵之外,中元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放花灯。各家各户将折好的花灯,装上一根小蜡烛,放入水中,顺着流水飘向远方。张三恭拉着张不周坐在河堤上,看着河中密密麻麻的花灯,远处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