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三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朝堂上的唇枪舌战! (第4/5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也只有郭嘉这等寒门子弟,才会将刘羽加入衡量的考虑。只有赵云这等普通人家出身的将领,才会毫不犹豫投效刘羽麾下效力。

至于荀彧,那是身陷囫囵,威逼利诱!其实就连郭嘉,一开始也是身陷虎口,不得不降!

所以别看刘羽如今雄踞幽冀,但在政治上,他一直十分被动,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士族势力形成对立状态。

不过就算如此,刘羽稳扎稳打,依旧强势崛起了!

靠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知识结晶,刘羽完全可以打破这种局面,那些发明创造,让刘羽可以完全不在规则内行事,依旧势不可挡!

而等到刘羽有着鲸吞天下之势后,就算那些士族们不情不愿,其实也会暗中派遣远亲近邻投靠刘羽阵营,因为必须留一份未来和希望。

狡兔三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就是士族延续数十上百年的守则之一!

就算刘羽与士族有些对立关系,就算那些士族出身的子弟,辅佐刘羽,其实在变向的“拆家”,挖掘家族的根基。但他们也不得不令行禁止,言听计从!

因为若是刘羽未来真的鲸吞天下,真的走到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这些士族子弟,同样有着从龙之功,同样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而不是直接被刘羽铁骑横扫,身死道消,家族灭亡了!

一切都是利益!

当然,刘羽也并非不是没有盟友,不是没有为其说话的势力,满朝公卿弹劾刘羽的时候,还有一人力排众议,为刘羽据理力争!

太傅刘虞!

刘虞原本是幽州牧,为政宽仁,政绩卓越。爱戴百姓,同样有着“仁名”。

不过因为赵王刘羽和袁绍的明争暗斗,互相之间的尔虞我诈,计策百出,以至于刘虞最后被调离幽州,入京为官。

袁绍听从易小川“调虎离山”、“调任幽州牧刘虞入京”,最后引发赵王刘羽和公孙瓒形成直接、正面的交战,为渤海分担压力。

此计不得不说,将易小川纵观全局、运筹帷幄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事后诸葛亮,马后炮一下,易小川此计,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最后导致袁绍败走渤海,只能逃亡青州。属实是真正的鼠目寸光!

正因为此计,让幽州牧刘虞和赵王刘羽结缘,两位同样为政宽仁、爱戴百姓的仁义之士,竟然有种相见恨晚、促膝长谈的知己之感!

这也让幽州牧刘虞将幽州,兵不血刃交给赵王刘羽。刘羽也以真情相待回报,借调给刘虞五千兵马入京,勤王救驾,而后反击西凉集团追兵,发挥奇效!

当然,暗中让这五千兵马渗透京师,收集情报,那只能算是刘羽匡扶汉室的私心了!

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的未来!

幽州牧刘虞也擢升太傅刘虞,成为了东归洛阳后,汉帝的左膀右臂,也是如今朝堂之上唯一支持刘羽的势力!

当满朝公卿弹劾刘羽的时候,刘虞站出来说出了公道话:“启禀陛下,赵王之所以兴兵南下,讨伐袁绍,盖因袁绍丧尽天良,竟设计决堤,想要水淹冀州。”

“竟有此事!”

满朝公卿的弹劾,让汉帝刘协头疼欲裂,此时终于找到机会责问道:

“朕让赵王督统四州,袁绍竟做出此等害国害民之举,丧尽天良,赵王乃是正义之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啊!”

“正是……”

太傅刘虞正想要继续说下去,谁知道被打断了。

有官员质问道:“刘太傅,您声称袁州牧设计决堤,水淹冀州,可有人证物证?这莫不是赵王的诬陷?兵不厌诈,或许这也是赵王出兵青州找到的托词和借口呢?”

“赵王乃是天下皆知的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皇城第一反派 千面邪妃 我,假太监,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 四合院:开局娶了娄晓娥 汉魏风骨 斗气魔妃太狂傲 从小马开始:万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