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十章 扶桑行省(七)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的损失也大大的减少,如果按照以前的年景算的话,每年在黄河治理上的投入已经开始少于损失多多了。

治理黄河成功,就等于在黄河两岸多了千千万亩的良田,这样一来受惠不仅仅是朝廷,更加是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千千万万的百姓。

除了黄河、两淮还有东南,这些三个地区都是水患集中的地方,明末吏治腐败,当官的就知道敛财,哪里会想到去兴修水利,就算知道了,也未必去做,要修的话,就要向百姓索取,百姓本来就穷苦不堪,哪来的钱兴修水利,那还修它干什么?

东南乃是财富赋税之地,大明半数财富都集中在此地,这水利怎能不修,东南水患是除了治黄之外有一重大的水利工程,朝廷每年的投入并不少于治理黄河和两淮,故而东南水患也在缓缓的减少,从每年发几次,到现在一年也就一两次左右,而且还都是有惊无险的那种。

水火无情,治水一事从上古就开始,是个坚持不懈的活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朱影龙对此十分重视,甚至还颁布了谁在水利钱粮上做手脚,哪怕就是一个铜板都要砍脑袋的严令,假如这一次“两国舅案”中是对水利专项钱粮动手脚的话,估计不管是谁求情,这两位国舅的人头都是保不住的!

当然,海关也管不到水利。

科举到这个时候差不多名存实亡了,朝廷对旧科的取仕是越来越少,而考旧科的也自然是越来越少,多数也都是些大龄的举子,录用的名额自然是一再缩减,而新科则是一片欣欣向荣,新科取仕的人数那是逐年增加,并且取缔了那种三年一考的制度,这一制度出台,天下学子们无不欢心鼓舞,如今帝国的疆域逐年扩大,那就是需要的官员自然是越来越多,对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来说,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虽然朝廷每年的考试都是优中选优,但毕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三年才等一回了,只要愿意,年年都可以考的。

而且新科考试不向旧科考试那样,一考就是三天,三天的时间,吃喝拉撒就在一个小房间内,那可是既考毅力,又考承受力的事情,新科不同,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是仔细反复的考虑,最多也就是两个时辰内答完试卷,答不完的自然取消资格了。

虽然条件有些苛刻(在当时来说),但确是考验一个人的临场发挥能力,这对举子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考验,,故而选出了不少年轻的人才,迅速的充实进入大明的官府,也增强了大明朝廷的执行力。

经济方面,通过与西方经济贸易的顺差,大明每年都能从西方各国赚取大量的银币和黄金,而大明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龙元也逐渐的在欧洲国家流通着,虽然一时间是不能够取代对方的本国货币,但银龙元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是越来越紧俏,甚至有些喜欢收藏银币的收藏家已经在开始收藏每一年大明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龙元了,由于大明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龙元都是标志了时间和铸造厂的,尤其是为庆祝朱影龙三十圣寿发行了一套十二生肖的银龙元作为礼物回送给各国来宾和国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套做工精美,工艺精湛的生肖银龙元已经被吵到了一个十分高的价格,成为欧洲富豪和家族们最想要得到的收藏品,可惜的是有价无市,这足见银龙元在欧洲受欢迎了的力度了。

文化方面,朱影龙下旨,不管是国内的少数民族,还是附属与大明的藩属国(南亚和南洋的一些小国)必须以汉语,有的国家称为“唐语”定为官方语言,派往大明的使臣不得使用任何所谓通译,必须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会的可以派人来学,大明也可以派老师过去教,总之一句话,汉语必须是臣服于大明个藩属国和在大明国内生活,接受大明统治以及称为大明帝国公民每一个人的第一语言,至于他们的母语和族语,朝廷并不干涉他们的传承,学也好,不学也好,但是汉语是一定要学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明:重八啊,我只想躺平摆烂 网游之绝世神主 刚刚权倾朝野,就被女帝模拟人生 我一剑开天门,祖龙求我快登基 特工拽后 桓侯再生 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