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疑。或许金英以为曾经将禁中机密透露给于谦,算是对朱骥有恩。又或许他猜及于谦、朱骥这对翁婿心怀忠义,不忍见到太上皇处境雪上加霜,即便猜到真相,也不会就此揭露出来,更何况牵涉进案子的直接当事人是于府儿媳。
金英又饶有深意地看了朱骥一眼,道:“圣上已经得知此事,很是震怒,决意停止日本使团朝贡,命他们立即动身返国。”
言外之意,无非是明景帝已经相信了日本人绑架蒯玉珠以换取郑和宝图的说法,让锦衣卫不要再节外生枝,以此上报便是了。
朱骥明知这是最好的解释,但还是难以轻易释怀,尤其是锦衣卫百户杨铭因此而遭灭口,案子却草草了之,真凶逍遥法外,他又如何向死者在天之灵交代?
金英见朱骥沉默不应,料想他已经默认,便拱手辞去。
林鹗不知日本人卷入并联络朱骥一事,问道:“当真有日本人牵涉进来吗?”朱骥点了点头,道:“据杨埙推测,这些人跟数年前闯入兵部官署盗取机密文书的是同一伙人。”
林鹗道:“如此,金英这套说辞倒是最好的交代了。”压低声音,不无忧心道,“虽然玉珠这件案子算是揭过了,没有牵连太上皇。但那起金刀案,如果阮浪、王瑶挺不过酷刑,扯出太上皇,只怕南宫内外都难逃一死。”无奈地摇了摇头,又道,“这几日午夜梦醒,我常恨自己没有钟同那样的胆识和勇气……”双眼晶晶发亮,语音也哽咽了起来,不忍说完,怅叹一声,亦拱手辞去。
蒯玉珠一案竟如此轻易解决,除了杨铭死得冤枉外,还算是比较圆满的结局。然朱骥心中仍有诸多顾虑及疑问——
譬如金英不惜勾结外番,与蒙古人结盟以营救太上皇,而今事已难成,且正如林鹗所言,即便蒯玉珠一案息事宁人,但还有金刀案,太上皇亦是处境堪忧,金英是否还会有别的计划,甚至铤而走险?
又譬如穆沙提及还有人将蒯玉珠当作一件奇货,愿以高价购买,联想到之前紫苏曾谎称手中握有蒯玉珠,出价者多半也是这伙日本人。这些人在北京潜伏多年,知道蒯玉珠被绑不足为奇,但他们又是如何与穆沙这伙人联络上的呢?还是说,大明内应非但外通蒙古,甚至与日本也有所交结?
还有蒋琼琼失踪一案,她当日着急找朱骥,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因为她入宫方便,知悉了金英秘事,亦被金氏杀人灭口?
仓促之间,朱骥难以想明白究竟,不由又念叨起杨埙的机智聪明来,苦闷他不在身边。只是自皇恩桥一别后,杨埙竟再无消息。朱骥派了人到处寻找,均没有找到。他心中隐约感到不妙,亲自去找太监李发,想问问当日他到底对杨埙说了什么。然李发竟也在当日离开神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此人间蒸发了。司礼监大宦官兴安还为此亲自到锦衣卫报案,暗指李发失踪是另一大宦官金英所为。
朱骥心道:“李发是兴安的心腹,曾受命监视孙国丈府邸,多半是要拿捏孙太后一方或是金英的短处。前者多半是为了奉承当今皇帝,最终将太上皇拖下水。后者则是为了铲除对手。此刻李发失踪,极可能是被金英灭了口。之前杨埙全力追查内应线索,去找过李发后,大概也猜到金英便是内应,说不定一时情急,直接去质问金英,竟被他……”
他不敢想象杨埙被金英灭口的情形,料想一时无法找到指证金氏的证据,遂干脆直接来找金英,开诚布公地问是不是对方杀了杨铭和杨埙。
金英愕然道:“杨铭是太上皇最喜欢的人,我怎么会杀他?杨埙更谈不上了,我都有好几年没见过他了。听说他好不容易才娶到心仪的女子,一直陪着妻儿待在苏州老家。”
朱骥却是不信,道:“难道金司礼不知道杨埙奉诏回来京城了吗?”
金英道:“我倒是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