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取山、甘苑马寺六监的马匹,切断明军马源,然后长驱直入,直趋江南,将英宗皇帝朱祁镇安置于大明陪都南京,重新立朱祁镇为帝,使其与弟弟景帝朱祁钰对抗。如此,明廷内部必然分化为两派,一旦动荡不稳,瓦剌就能有机可乘。
也先对喜宁十分重视,只是他刚刚吃了一个大败仗,元气还没有恢复,南京又远在大明腹心之地,对此建议不免有些犹豫。
刚好这时候,明军河间戍卒小田儿因对上司不满,转而投降了瓦剌军。小田儿颇有眼光,也向也先献策,建议瓦剌军可由紫荆关南下,直趋山东,夺取明朝漕运重地临清[8]。而北京的军需粮饷全靠大运河支持,一旦截断大运河的运输,便能给明朝廷以重创。也先听后大为振奋,决定冒险一试。
也先先派兵进攻宁夏,打算实现宦官喜宁的计划。但明边防守军早有准备,瓦剌军一时不能得手。也先便采用老法子,再次进攻大同。大同总兵郭登闻讯主动率军出城迎击,离开大同城数十里后,与瓦剌大军相遇。
郭登登高遥望,只见瓦剌军有将近一万人,密集如蚂蚁,而郭登手下不过八百骑。郭登部下将士人人惊惧,纷纷要求赶紧退回大同。
郭登反驳道:“我们此时离大同城将近百里,一旦退走,瓦剌必来追击。不等我们入城,人马已经疲倦,一定逃不过瓦剌的骑兵。”说完拔剑道:“敢言退者斩。”
众人不再言退。郭登身先士卒,“径薄敌营”。八百明军一齐呼啸冲锋,呼声震动山谷。瓦剌军不知明军虚实,惊慌后退。郭登一直追击到大同西北的栲栳山,斩敌首二百余级,尽夺所掠而还。
自土木堡之变五十万明军大败后,明朝边将无人敢轻易出战,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也只是以守为主,最终仗着城头火炮厉害才击退了瓦剌军。郭登以八百骑破瓦剌军万人,是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在塞外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郭登退入大同后,料想瓦剌军必来报复,除了在城头装备新锐炮石火器外,又发动军民在大同城外挖掘了一条纵长的深堑,里面安置有“搅地龙”“飞天网”等新式武器,地面覆盖土木,看上去好像平地一般,一旦敌军被诱进围中,发动机关,顷刻间便陷入堑中。此后,大同大小数十次战斗,郭登未曾挫败,因此被推为战功第一,封定襄伯。
也先见明军一改新貌,已大不同往日,便又打起了英宗皇帝朱祁镇的主意。他让朱祁镇写下亲笔信,催促明廷派大臣“迎驾”。闰正月,小田儿混在瓦剌使臣当中前来送信,想要探听明廷动向。于谦早有密令,让各边防守军严密缉捕瓦剌间谍,兵部侍郎王维认出了小田儿,将其诱斩于阳和城外。
而此时身在塞外的英宗朱祁镇也意识到小田儿、喜宁的重大危害,尤其是喜宁,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能回朝。之前京营将领吴瑾逃走时,朱祁镇已密令他设法除掉喜宁,后又多次与身边侍臣袁彬和哈铭商议,想设法暗杀喜宁,除去这一心腹大患。
喜宁有所察觉,抢先动手,将袁彬和哈铭从朱祁镇身边诱出,命人捆绑起来,打算以酷刑杀死。幸好朱祁镇意识到不妙,及时赶到解救,还搬出了妻子及也先弟妹阿挞剌阿哈做援兵。
经此一事,双方矛盾明朗化。喜宁虽不敢对朱祁镇下手,但亦敌意深重,时时在也先面前进谗言。朱祁镇为了自己的安危,不得不奋力反击。他和袁彬、哈铭经过周密商议后,主动求见也先,请求派遣使者去见母亲孙太后,如果由孙太后下令同瓦剌议和,新皇帝朱祁钰也不敢不听。
也先深觉有理,但又怕朱祁镇指派的使者与孙太后暗通消息,决定派喜宁充作使者。除了信任喜宁外,还因为喜宁是宦官身份,久在宫中,跟孙太后熟识。朱祁镇却故意不同意,称明廷上下深恨喜宁,一见到他,就会立即杀了他。喜宁对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