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1节 (第4/7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席,逐日进牛奶、马奶。漠北天气寒冷,也先还命令妻子献出“铁脚皮”,给朱祁镇御寒暖脚之用。

也先甚至还对明朝使臣道:“大明皇帝与我是大仇,自领军马与我厮杀。由于上天的意志,使他落在我手里。众人劝我杀他,我再三不肯。他是一朝人主,我特着知院伯颜帖木儿使早晚恭敬,不敢怠慢。你们捉住我时,留得到今日吗?”

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表面的文章。朱祁镇始终只是个俘虏,他几次被也先挟持入关,风霜雪雨,跋涉甚艰,无一日不胆战心惊,可谓吃尽了苦头。身边可以信赖者,只有袁彬、哈铭二人。

袁彬字文质,江西新昌[10]人。父亲袁忠亦为锦衣卫校尉,任职近四十年,一直充当皇帝近侍。正统四年(1439年),袁忠告老还乡,以三十九岁的儿子袁彬代其校尉职。袁彬虽因老成持重而得到长官朱骥信任,但校尉只是一般的卫士,地位卑微。原本袁彬一生也会跟父亲一样,一辈子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就因为他被选中跟随朱祁镇亲征,并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之后一直随侍在朱祁镇身边,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朱祁镇与瓦剌首领交涉,甚至包括吃饭穿衣、行走睡觉等事务,全由袁彬承担。漠北寒冷,每到夜晚,北风呼啸,冰冷刺骨。过惯了优裕日子的英宗朱祁镇哪里吃过这种苦头,往往彻夜难以入眠。袁彬便与朱祁镇睡在一个被窝,用自己的腋窝为皇帝暖脚。每逢随军转移车马不能行时,袁彬便背着朱祁镇行走。经此患难,君臣二人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朱祁镇对袁彬极为依赖,一刻也不能离开,史称“帝居漠北期年,视彬犹骨肉也”。袁彬曾经水土不服,感染风寒,一度病重,发烧不省人事。朱祁镇急得不知所措,不顾帝王之尊,趴在袁彬的背上大哭起来。不料经朱祁镇这么一压,袁彬出了身大汗,“汗浃而愈”。

哈铭原本是蒙古人,“幼从其父为通事”,跟吴瑾等京营将领一样,都是吃明廷俸禄长大的蒙古人。他因为会说蒙古语,被俘后,一直留在朱祁镇身边充作翻译,被皇帝亲切地称为“哈回子”。他并未因为自己是蒙古人而倒戈,反而一力维护朱祁镇,还险些因此被叛徒喜宁杀掉。

在险恶的处境下,君臣三人相依为命,之间结下深厚的情谊。朱祁镇每每“独居氈庐,南望悒郁”,全靠袁彬和哈铭宽慰。喜宁抓住了二人后,“帝闻,如失左右手,急趋救”。当时情形千钧一发,喜宁将袁彬和哈铭捆了起来,打算以五马分尸的酷刑处死。朱祁镇阻止不成,干脆不顾皇帝尊严,扑上去紧紧抱住袁彬、哈铭,喜宁无法下手,又因也先弟妹阿挞剌阿哈赶到说情,才只好作罢。

瓦剌一方中,也先亲弟伯颜帖木儿及其妻阿挞剌阿哈对英宗君臣也极为友善。阿挞剌阿哈是典型的蒙古女子,纯朴天真,对天朝皇帝相当尊重。明朝使臣曾带来大量衣物送给朱祁镇,结果未到皇帝手中,便被伯颜帖木儿的手下瓜分光了。

朱祁镇很不高兴,他见阿挞剌阿哈对自己态度恭敬,便让哈铭前去传话,要求阿挞剌阿哈将衣物归还。哈铭却不肯,还振振有词地答道:“不可,虎口中夺食也。纵得之,非己有。”

朱祁镇勃然大怒,亲自动手打了哈铭。阿挞剌阿哈知道后,忙将衣物追回,如数归还给朱祁镇。结果不等朱祁镇穿上身,喜宁又赶来将衣物全部抢走。朱祁镇这才感叹道:“哈回子言是,非己有也。”

既然敌人阵营中还有善人,朱祁镇当然也在阿挞剌阿哈身上打过主意,他命哈铭去游说阿挞剌阿哈,请她在丈夫伯颜帖木儿面前进言,设法放自己归国。

阿挞剌阿哈道:“我女人何能为?虽然,官人盥濯,我持侍巾蜕,亦当进一言。”

伯颜帖木儿听了妻子的话后,没有明确回答,而是提了一只野鸡,来与朱祁镇一起喝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玩野了,霍总的小娇妻是真大佬! 新婚后爱(H) 悍婦的古代生活 小情人(h) 骤雨(1v1 出轨年下) 枭宠成瘾:病娇少帅的娇妻是大佬 ABO特浓信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