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衔之”。当朱祁镇后来复辟登位后,自然要来一次总的清算,因郭登是皇亲国戚,不好加害,只好将他贬去甘肃。不幸的是,真心保家卫国的忠臣,总是容易被皇帝遗忘,而蠹政害民的奸臣,反而铭记在皇帝心中。后来英宗竟然还为王振建祠纪念,这是后话,后面再表。
城下的锦衣卫校尉袁彬也是个政治上的糊涂蛋,一心只知道要传达皇帝的旨意,见郭登坚持不开城门,怒不可遏,大叫道:“郭登,你无父无君,我跟你拼了!”然后用头猛撞城墙,一副打算撞死在城墙上的样子。
这显然只是袁彬故意装出如此激烈的举动,想以此来激郭登。但袁彬的激将计奏效了,郭登命人从城墙上放下一架软梯,让袁彬上城。
袁彬入城后,先是抱头痛哭一场,然后会同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及土木堡之变中大难不死逃入大同的其他官员一起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郭敬带头捐献,各官忍痛捐出家资,一共凑了两万两千两银子,连同库藏龙袍及其他服御等物,由广宁伯刘安出城进献。
刘安见到朱祁镇后,忍不住伏地恸哭。朱祁镇这时候总算清醒过来了,密语刘安道:“也先声言归我,情伪难测,卿等须严行戒备。”
之后,朱祁镇特意将刘安带来的蟒龙袍转送给也先之弟伯颜帖木儿,也就是直接负责看管他的人,有结纳示好之意。
也先嫌弃银两太少,又与刘安约定,“金至驾还”。于是,刘安回城后,继续搜刮金银,甚至连自己的家产也赔上了。他是个有心计的人,希望能借此机会用金银赎回英宗皇帝。如此一来,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又何必在意眼前区区一点家产呢!
都督郭登得知刘安要继续给瓦剌奉送金银后并不阻拦。他也是个有心人,另有深心,只不过与刘安完全出于私心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他决定将计就计,暗中招募勇士七十余人,激以忠义,密谋深夜出城,到城西敌营夺回英宗皇帝。
就在这一天傍晚,孙太后派人从紫禁城运出的大批金银财宝到达大同城外,也先自然笑纳,但却没有放还明英宗之意,并对明朝使臣的质问不置可否。大概是对到手的金银财宝已经颇为满足的缘故,半夜,也先突然下令拔营,带着朱祁镇北走,并迅疾退出塞外。郭登劫夺皇帝的计谋因而未果。刘安听到消息后,十分懊丧,他以全部身家所作的投资,算是白打了水漂。
瓦剌也先带着英宗皇帝四处要挟的消息很快传到北京。众人面面相觑,因为这明显是打着大明天子的幌子,进行招摇撞骗。既已有前事,以后必然还会发生。为了以防万一,于谦紧急驰谕各边镇,明确指示道:“自今瓦剌奉驾至,不得轻出。”
国不可一日无君。尤其在发生了多起朱祁镇本人亲自传旨骗开城门之事后,大臣们越来越意识到:英宗皇帝返国无望,应该为大明朝选立一位新天子。
立新天子有两大好处,一是利于明廷政令、军令的发布和推行;二是当也先手中的朱祁镇不再是大明皇帝后,也就失去了致命的杀伤力。
新的国君人选只有两个:现任太子朱见深、郕王朱祁钰。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自然无法理政。郕王朱祁钰年富力强,无疑是最合适且最没有争议的人选。
理虽如此,但无人敢轻易提起。此时,郕王朱祁钰虽然名义上代理朝政,但大事须白孙太后。尤其重要的是,郕王朱祁钰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在古代,历朝后妃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帝都是殚精竭虑,费尽苦心。孙太后也是如此,她不能忘记,当初她是如何母凭子贵,靠“亲生”儿子朱祁镇争得了皇后的地位。最不能令她容忍的是,如果立郕王朱祁钰为帝,那么按照礼法,他那出身卑贱的母亲吴氏也应被尊为太后,便能与她孙太后平起平坐了。
因为常年在宫外过着近乎隐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