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73章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春天,姹紫嫣红,争相竟放的季节,小鸟的高歌响亮,花草树木的百花齐放,,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应了诗人惜春诗句:更能消几番几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刘平安抱着大胖儿子铁蛋正给他念春天的诗句,铁蛋眨巴着眼睛啥都听不懂,黄诗云在一旁略显悲伤看着这一幕,他知道夫妻间在一起的日子以不多,春暖花开,出兵西域的日子快到了。

张掖,刘平安离开家来到总兵府听取草原东胡人的动态,他可不想在出兵西域之时,被人偷家。

张掖城守备官黄辉,张掖知府梁冠霖和甘肃镇两名参将,驻扎在嘉峪关的参将洪州和一直在家闲置的参将沈奎都到了总兵府。

沈奎年纪有点大,年底可能就要离开甘肃镇回家养老,洪州扭动身躯显得有点兴奋,出兵西域,他可不想错过。

“草原形势如何?刘平安叫几个亲兵和其他不相干的人都出去后对黄辉问道。

作为张掖守备官,黄辉管着张掖各地的烽火台,坞堡,他对草原各部族比较了解。

黄辉神情严肃回道:自从朝廷跟东胡人签订盟约之后,达然汗把精力转向了漠北草原,漠北东胡人虽然还小有内乱,但总体上还是不服达然汗,漠北两个最大的东胡部族一直在严密监视达然汗是否会再次出兵。

从朝廷和陕西总督府传来的消息来看,双方一年内打不起来,达然汗需要时间巩固他占领的大周各地,漠北正跟浩瀚诸多国家商谈购买铁器,盔甲,武装军队,双方都在积蓄实力,我个人认为咱们甘肃镇不用担心草原的入侵。

刘平安心里有了底气,东胡几年内不用担心,卫拉特两个万户跟大周百年来关系一直不错,虽然他们害怕东胡人的武力,但不会入侵大周,至于吐蕃不在刘平安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还在高原上互相内斗呢。

刘平安望向张秀才,他需要了解大军后勤是否准备好,张秀才急忙站起来说道:上个月大军粮草已经运往嘉峪关,随军数千骡马也已准备就绪,绝不会耽误将军出兵。

“你那边呢?刘平安又转向洪州。

洪州拍着胸脯回道:六百个会骑马的步兵已经准备好,到时候会跟随大军出关,作为后续补充力量。

刘平安点了下头,他需要六百人随军倒不是要这些步兵跟着打仗,只是作为后勤人员,西域小国众多,一旦缴获牲畜,粮食和银钱需要人保护,运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崇德十四年五月十五刘平安告别家中亲人,带领百余亲卫离开张掖前往嘉峪关跟大军会合。

参将沈奎作为留守,统帅剩余的甘肃镇兵马,严守张掖,武威,酒泉等城池。

嘉峪关成了大兵营,五千骑兵,三百重步兵,六百步兵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夜不收已经提前数天开始穿越大漠给大军探查消息。

哈密,古称西漠、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百年前武宗时期占领这里作为防御西域的前沿,当时大周如日中天根本没把西域诸国当回事,占领哈密也只是想要大周商人交易方便,大周能提高税收,当时丝绸商人缴纳税收是在京城发放,户部给个条子,商人就可以凭此一路畅通无阻跟西域人交易、

但现在早已时过境迁,各豪族士绅根本不交税,靠的都是后台,直到大周被东胡人入侵,朝廷缺钱,三边总督杨知学才在西安府开始从新收税,刘平安也跟着喝口汤稍微收点过路费。

八天后刘平安穿过沙漠,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农女厨妃:带着空间养萌娃 七页禾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国 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帝王之名 谍海潮生 三国:白馍榨菜,我竟黄袍加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