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六十七章 郑、施恩怨 施琅降清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农历十一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

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此时因施琅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琅兵权,令施琅以闲暇人员返回厦门,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

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着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

由于事出突然,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当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清军,勇不可挡,杀死清军主将马得功之弟。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

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

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施琅遣回厦门以后,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同清兵作战,满心以为郑成功班师归来将恢复自己的左先锋职务。不料,郑成功回到厦门以后,并不让他官复原职。施琅大为不满,向成功报告自己心灰意懒,想去当和尚,借以探测成功对他的态度。郑成功不为所动,叫他另行募兵组建前锋镇。施琅见难以挽回,一气之下剃光头发,不再参见郑成功。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忽厦门来使人,报称鲁王以海,自舟山逃到厦门,原来清朝总督陈锦等率兵攻舟山。九月初二城陷,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郑成功原为隆武政权的坚决支持者,但不满朱以海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自相残杀,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明朝宗室,还是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于金门。不久后朱以海便自去监国称号,由旧臣王忠孝、沈佺期等人照顾。

自从郑芝龙降清后,曾德似乎不大得志,在郑成功军中受施琅节制。施琅既被削去兵权,曾德为求出头之日,利用过去在郑氏家族军队中的关系投入成功营中充当亲随,即所谓“恃郑氏亲昵,逃于郑所”。施琅听到消息后,大为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斩首。郑成功“驰令勿杀”,施琅却悍然不顾,“促令杀之”。郑成功见施琅违令擅杀郑氏旧将,断定他是反形已露,就密令援剿右镇黄山以商量出军机宜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显。同时,命右先锋黄廷带领兵丁包围施琅住宅,将施琅和他的父亲施大宣拘捕。施琅被捕后,在一些亲信部将和当地居民的掩护和帮助下逃跑。郑成功获悉施琅已经逃入清方管辖区后,怒不可遏,把施大宣、施显处斩。施琅得知父亲和弟弟被杀的消息,对郑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郑氏为敌。

1652年(清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农历正月,清海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四合院算卦:从采购员开始全能 封王大汉 紫塞秋风杨霆风 大明:开局义军一弓兵 极品大周昏君 九州恃风雷 穿越大明:我才不做亡国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