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7章 柑子园学号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崇洋媚外的杨森在万县,不但修了三条大马路,还广架桥梁。

万县是万川入江之地,长江的小支流众多,过河越沟,极不方便,为此,杨森大修桥梁,通过大量集资,建起了多座桥梁,把城区连成了一片。如从三马路到较场坝之间的福星桥,花了4万银洋。到西较场沟的回龙桥,是最有名的万安桥——杨森请万县到西方留学归来的任海暹为总工程师,万县工匠中的着名“活鲁班”陈裕发负责施工,用了42万大洋,桥全用石料青砖,杨森数十次到场督查,终于建成。

杨森还请来外国专家,在万县城搞起了自动电话,通话后,成了万县富人们一个炫耀的题材。

他还开辟了钟鼓楼、南津街两处新市场;

山城万县,城东有一片难得的坪地,民房杂乱,污水横流,牲畜家禽四处流荡。杨森下令暴力撤迁,准备兴建个和平广场。

消息一出,落后的万县人全城反对,各种诋毁版本泛滥。幸亏杨森是军阀,可以我行我素,换做任何民选的执政者,也抵抗不住舆论的轰炸。建成后,这里成了县人活动的中心,仅进出广场的梯道两边小店、小摊就有数百家,受惠众多人众,成了万县最繁华地之一。在城西平整土地,移来名贵花草,珍稀乔木,于1924年初建成万县商埠公园,1925年杨森再度筹资进行扩建,1926年朱德题名为“9.5公园”。1928年为纪念北伐战争胜利,更名为“中山公园”,又从各地搜罗猛兽禽鸟,在里面办起了动物园。抗战中牺牲的苏联飞行员,也选择了在此公园内安息。园中建成的高大西式钟楼,是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武汉的第三大钟楼,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继而整顿市容,规划区域,划定商铺、住宅地段,修建公厕。

万县城后山有一个叫高笋塘大水塘,污泥成片,杂草丛生,随着万县开埠,塘边人户增多,这塘成了粪便、污水的集蓄地,臭不可闻。杨森采用苏州园林格式,在周围修上石坎,塘内修了亭子、回廊,排开污水,周围植上花木,摇身一变,成了洞天福地,对公众开放。马上,周围地价狂涨,人声飙升,成了外地人来万县的必打卡之地。

可惜这一宝地,后世被当权者把土地拍卖,在上面修了高楼,从此景观不再。

杨森的这一套整下来,万县在几年间,从一个滨江的荒僻小县城,一跃升级成为四川三座大城市之一,赚来“成、渝、万”之称。

为扩充力量,杨森招揽干部,对过去的速成系同学,一律远接亲送,好酒好菜的招待,席上酒不断,台上歌不停,让老同学们流连忘返。跟老同学畅谈,必谈的是吴佩孚吴大帅的知遇之恩、同学间相濡以沫的友情。

招揽的另一类人,就是洋派人士,杨森是全盘西化的坚定倡导者、实践者,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彻底成功,赞叹不已。凡来万县的洋人,不论是军官水手、官员商人,甚至私人医生,一律笑脸奉上,有求必应。凡是到东洋日本、西洋英美德法意诸国的留学生,只要拿出一张外国文凭,根据谈吐派头一律高薪聘用,最不济也有军部发出的一份军长秘书委任状,每月支付给数十至一二百元不等的车马费。此举让中国这个数百年闭关锁国、排外情结特别严重的国度,留学的海归们,找到了一片乐园。

中国的留学生,从一开始就是鱼龙混杂,原因无他,富人之子出去留学,吃不得苦,耐不得烦,只学了洋人的自由生活,美酒咖啡、及时行乐,没学洋人们的刻苦技能。对比的是,几乎所有的寒门学生,因生活所迫,确实学到了一技之长。回国后的怪象是,那些拿着公款、父母的钱,到国外去吃喝玩乐后回国的“镀金名士”,由于西装革履,发光可鉴,在察言观色、谄媚迎合上,能较快适应国内的政治生态,远胜那些苦学成才的真“海龟”,反而混得风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新岳飞传奇 西厢记之撼起钟声动 三国:越世霸主 我的公公叫康熙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蜀汉之我是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