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几天之后,哕鸾宫着了火。熹宗皇帝趁此机会,让李选侍等人搬到了宫女们养老的地方——仁寿宫居住。至此,闹得沸扬扬的“移宫案”才渐告平息。
然而,这件事的影响十分深远,给后世的党派之争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太子朱由校即位之后,朝臣们便纷纷议论改元之事,新天子登基即改元,这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惯例,本属顺理成章之事。然而,神宗、光宗驾崩在同一年,这事就有点麻烦。
朝臣们有的说光宗在位仅一月,可以不记。有的说可去掉万历48年,今年便定为泰昌(光宗年号)元年。有的说应该明年定为泰昌元年,后年为天启(熹宗元年)元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意见相左,莫衷一是。左光斗为此事专门上疏,请以今年(万历48年)8月前为万历,8月以后为泰昌元年,明年为天启元年。
熹宗皇帝看后,同群臣商议了一番,认为左光斗的意见最为合适。就采纳了他的意见。改元之事,就算定了下来。
当时天启皇帝才16岁,一应饮食起居及政务之事,尚需有人在跟前指点照料。内阁次辅刘一燝、韩爌、周嘉谟等大臣认为,司礼秉笔太监王安担当此职最为合适。
这王安是直隶雄县人。为人正直,忠诚不二。自入宫后,因勤于职守,做事精明,忠于皇上,受到万历、泰昌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昔日,朱常洛当太子时,他被委任为太子伴读。
当时,郑贵妃绞尽脑汁想把自己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便鸡蛋里挑骨头,搜罗朱常洛的缺点错误。
王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在神宗和郑贵妃面前巧妙地周旋、解释,使郑贵妃的阴谋没有得逞。张差“梃击案”发生后,又跑前跑后地对内阁、群臣说明事情真相,着力保护朱常洛,并用好言对神宗和郑贵妃进行劝慰。
神宗皇帝对王安赤胆忠心、极力维护皇室利益和名誉的举动甚为满意。后登皇帝大位的朱常洛更是对王安感激不尽,很快擢升他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万历皇帝在世期间,他曾多次劝说皇上裁减税赋,给边防多发军费等。另外,他还催促皇上起用遗贤,仅是经他提名后被重用的大臣如邹元标、张德完等就有十几人。
王安这一系列忠义之举,受到了朝中正统官吏(特别是东林党人)的拥护和爱戴。在天启皇帝朱由校即位之后,朝中百官公推王安为贤臣,让他在皇上跟前侍奉,正统大臣们都感到非常放心。
就这样,因“梃击案”(张差)、“红丸案”、“移宫案”闹得偏离航线的历史之舟,又缓慢地恢复了正常航道,继续向前行驶。
刚刚上任,王安根据以往皇帝的行为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向天启皇帝提出了清理内库、裁减嫔妃们的日常支出,将所储金币拨给边防使用;同嫔妃、太监们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发生内侍肆意干预朝政的情况;搜寻万历皇帝在世时因直言忠谏、提合理化建议而被削职或罢免的贤臣,重新起用的三条建议。
在群臣对此呼声甚高的情况下,天启皇帝采纳了王安等人的建议,从几方面开始改革,收拾积重难返、疮痍满目的旧河山。
吏部按皇上旨意,拟定了重举闲居在家的贤士名单,王安呈送给皇上审批。第一批拟重新起用的共有赵南星、叶向高等100多人。皇上一律诏准。
刑部、兵部、礼部、工部、户部、吏部送上来的改革方案,通过王安,畅通无阻地到了皇上手中。王安有时还不断催办。各部的计划都能尽早实施。内阁大臣和各部的官员们同王安相处的都很和谐而融洽。王安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努力辅佐新皇整顿朝纲。
朝中大臣见国家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一轮明月面铜锣锣似的悬挂在东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