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一一二章 一代新将换旧将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化学成分复杂,无法用常规方式扑灭,所以这种火一旦烧起来,几乎没有办法扑救。这也是猛火油柜威力如此巨大的原因。

这种兵器,并非李宝首创。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就曾经用过这种东西;宋朝初年大将曹彬攻打南唐,也用过类似的东西。

只不过李宝对“猛火油柜”进行了改良,让其重量更轻,射程更远,也更适用于海战。

大杀器一出,金军的结果可想而知:跳海的跳海,投降的投降;金国水军副元帅完颜郑家奴,连同其他五位大将被阵斩;金军那些巨大的战舰,则在一片火光中沉入海底。

唐岛大战是典型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海军战役,金国水师全军覆没,李宝以三千人战胜七万人,打出了宋军的士气。

在西部战场,吴璘久居川陕,深知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他没给金军任何机会,死死的守住了入蜀的每一道关口。

中部战场的成闵部队已经打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势如破竹。

完颜亮(迪古乃)想挽回战场上的劣势,唯有依靠手里这支大军,渡江作战。

金军就要渡江的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不少大臣都准备携家带口逃跑。

赵构知道后,也没有阻拦,他苦笑道:“让他们去吧,扬州遭难时,没让他们提前跑,死了不少人。”

宰相陈康伯则把家属留在了临安城里,还严令百官没有命令不得出城,赵构跟他商量:“如果再过一天敌军还未退兵,就让百官自去逃命吧。”

陈康伯坚决不同意,当面烧了赵构的御批,还力劝赵构御驾亲征,去前线督师。

赋闲许久的太傅、曾跟刘锜并肩作战的杨存中也不同意赵构自乱阵脚的做法,他赞同陈康伯的建议,建议赵构御驾亲征。

“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接替的杜莘老的殿中侍御史吴芾(音福)也积极主张赵构要有进取之志。

赵构有着多年逃跑的经验,但是这次,他选择了正面应对,他同意主战派的意见,决定去长江前线激励士气。

得知两淮失守,大臣们都在讨论如何躲过这一劫,皇子赵玮沉不住气了,他立即主动请缨,要求带兵去打先锋。

自古以来太子亲自带兵出征的,很少有好结果。

太子出征,如果打败了身名俱毁死路一条,即使逃回去,又该怎么处罚呢?太子要不要让个位?

即使打胜了也没任何好处,因为再没有加官进爵的空间,除非皇帝让贤。

汉武帝因怀疑自己儿子领兵造反豪不犹豫杀了太子,李渊因为没手握兵权被李世民逼的被迫让位,唐玄宗李隆基因为没有兵权被迫杀死杨贵妃且让位儿子当无权的太上皇……

古代帝王都知道天下人觊觎自己的皇位,有野心的太子更是如此,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一般都不会让太子领兵。

但三十五岁的赵玮还是太嫩,没有政治经验,他以为带兵出征是给赵构分忧,却不知道此举将他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危急时刻,赵玮的老师史浩立马出手,告诉了他这么做的严重后果,赵玮有如五雷轰顶。

史浩深吸一口气道:“为今之计,只有痛心疾首向你父皇认错,方可挽回危局。”

“老师,我应该怎么做?”赵玮急切的问道。

史浩亲自为赵玮起草一份奏疏,向赵构深刻检讨,表示愿意跟随赵构去往前线,日夜担任警卫工作以尽孝道。

正在气头上的赵构看到赵玮的奏折,心道孺子可教,这才慢慢消了气。

有不少居心叵测的大臣向赵构建议让赵玮当大元帅带兵去前线,或者让赵玮留在临安监国,都被史浩给巧妙的化解了。

赵构既然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日月江山永为明朱瞻垶 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 红楼商人:了不起的板儿 煌煌帝国之大秦 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 明末枭雄:从佃农开始 大明:开局烤红薯,馋哭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