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14章 专业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人家的村中,只要一家人出麻油,满村人家就能一起吃一回麻汤饭。达斡尔族用糜子做了“西吉莫”奶粥后,要通知本村各户,各选代表怀揣碗匙前来品尝,即使散居别处的本村人接到通知也要骑马赶来。粟作物称为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伦理和情感的纽带。

本集以考古发现、典籍和民俗等为切入点,介绍由粟而生的信仰、礼俗和制度,说明粟文化在中华文明演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集呢,我暂定叫《嘉禾之实》在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长着硕大头颅的禾人形象正是粟作物的形态。粟在甲骨卜辞中称‘禾’,而禾在甲骨文中就是一株粟的全貌。甲骨文的‘年’字则是在禾下面多了一些须根,像谷子连根拔起的形状,象征收获。先民把谷熟一次称为一年,谷物一熟就要祭祀谷神,于是一年又是一载或一岁。

在河南新郑黄帝轩辕故里,阴历‘三月三节’,老百姓有向黄帝河风后上贡的习俗。晋东南民间在阴历十月初十,家家用软米蒸糕,捏成元宝敬谢五谷老爷。邯郸西部山区把阴历六月六当成小中秋,也称‘敬谷神节’,农家要烧香、上贡,在田间地头祈祷更好的年成。

五谷丰登,在信仰里也在几千年间的农耕实践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加之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粟类作物品种和类型,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物质财富,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山西沁州黄、山东金乡金谷米、龙山小米、蔚县桃花米、米脂小米等名米,是在无数次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中产生的,它们各有其历史传说和耕作传承。内蒙古敖汉旗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试点’,在传承粟文化的同时,也在开展粟文化和谷子产业的融合发展。小米在新时代里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集展示几千年粟作文明农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及相关习俗,介绍粟作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粟作品种和它们背后的文化传承,以及它们在今天的价值。好了,我根据老方传回来的贵公司的意见,先调整了前三集,彭主任,您看,还有什么意见吗?如果可以,我把后面三集年前改完了,给您发过去?”陈雨把脸从电脑前拔出来,转向彭主任,她真真正正根据上一版的意见,按条修改的。

“好,陈老师,我就不客气了,时间紧张,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彭主任登场了,她真的不客气,噼里啪啦提出62点建议,陈雨噼里啪啦敲着键盘记录,她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老方好脾气地点着头,“您说的对!”“对对对!就这么个理!”

凝重为了前期工作全部白费了。

陈雨以为,来回推翻七遍的策划案,到了目前的阶段,顶多是文字的调整。再说,一个外行,怎么能和从业十多年的自己拼专业。然而,彭主任带来的意见,据说是集体意见,并且是给到这一版调整方案时,忘了补充进文字的意见,这意味着,这三集重拟的纲要又白费了。

“实不相瞒,陈老师,我们在提出第七版修改意见时,组织了包括部门实习生、单位财务在内的评审会,我想听听年轻人们、不同角度的意见,欣慰的是,我们并没有落后于时代,小年轻看后,和我的观点一致。”彭主任说。

“一致?”陈雨停止敲击键盘的动作,阳光刺目,她眯着眼睛,心里仿佛有个漫画小人,小人突出一个鱼泡,写着她的内心独白,“实习生、财务都敢来评价我的稿子?what?没有压力、不负责任,当然敢提意见!”\\\"一致?和领导保持一致,最明显有利的选择,谁还不会?他们想提出不一致的意见,能提得出来吗?恐怕连行话都看不懂吧!\\\"

老方坐在彭主任后侧,偷偷冲陈雨,使了个手势,意思是别冲动。

“是的,一致。”彭主任肯定、确定,“大家都觉得,按照现在的策划案,拍出来,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真千金她被攻略系统绑定了 带个养猪场穿七零 時光里的星星 家有悍妻怎麼破(下) 九王妃她又颯又狂 年代文俏媳婦躺贏了 穿进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