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4章 红旗 (第3/4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一家。是不是很值得骄傲?”朗因在话剧快开始前,和郎甜甜嘀嘀咕咕。他拿着两本介绍折页和孩子一起研究。

“《正红旗下》,妥妥的正剧啊!”灯灭了,黑暗中,朗因凑到陈雨耳边说。

“这么严肃的话剧,孩子能不能接受?”陈雨有点顾虑,台上灯亮。

陈雨的顾虑很快被打消,观剧结果啼笑皆非。

朗因全程关注着朗甜甜的反应,轻声解答着朗甜甜的各种疑问,陈雨才明白朗因之所以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提议陪孩子看话剧,心思竟然是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八旗祖辈都是什么样的人,当成了寻根。

事实上,为了看这场话剧,陈雨也特地去翻了翻《正红旗下》的原着小说,老舍没有写完,便去世了。一部剧,几个小时,孩子数度犯困,小小软软的身子靠在朗因身上,都被朗因晃醒。

若问朗因苦心准备的“寻根”戏有无效果,小姑娘第二天被爸爸逼着写了一份观剧心得,可见一斑,内容如下——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看看了北京人艺的话剧《正红旗下》,看剧之前,我对这个名字就很好奇,红旗就红旗,正红旗又是什么。《正红旗下》改编自老舍的同名自传体长篇小说,老舍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所以小说才叫《正红旗下》。

话剧快开始了,我开始研究介绍折页。一开始我以为话剧说的是老舍的人生经历,没想到全剧十场戏聚焦的是1898年到1900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老舍出生到两岁这段时间,那时候他压根还没记事呢。我问妈妈这部剧说的到底是什么故事呢?妈妈说:“有的故事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展示一种状态,一个时代断面的众生相”。

一部剧两个多小时,我看得聚精会神,也有些似懂非懂。记得有一个关于悲喜剧的经典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地撕破给人看。《正红旗下》的上半场是喜剧,下半场是悲剧。

我在国博看过一张《时局图》。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列强瓜分的命运形象地画了出来。《正红旗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王朝风雨飘摇,然而作为王朝根基的“八旗”却醉生梦死。“大姐婆婆”靠赊账度日,靠欺压媳妇找存在感,姑母只会搞宫斗。福海二哥多次替考,让跛脚和驼背的人也能当兵,这些人早就不会骑射,只会提笼架鸟,一点战斗力也没有。有个人把儿媳妇卖了就为换两只鸽子,儿媳妇愤而自杀他不伤心,鸽子病了他就崩溃了。最可笑的是有一场“精忠报国”戏,大姐公公和大姐夫用面人排兵布阵,大姐夫觉得自己和岳飞就只差着背后的刺字,非要拉着父母妻子和自己演一出“岳母刺字”的戏码,结果成了一场可笑的闹剧。全场哄堂大笑,笑完又觉得可悲,靠这些人怎么抵御列强的坚船利炮?

下半场,八国联军即将打进京城。在炮台下面,一群人还在议论时局,不过他们不是真关注,态度和听评书没什么两样。直到洋人的大炮打了过来,他们如鸟兽散,这才知道“我们的炮声音没那么大”。最有悲剧性的一场戏是舒永寿身死的那场。作为最后的王城守卫,他没有逃走,坚守到最后,悲哀地死去,他将炮火幻想成了过年的烟花和剁饺子馅的声音。国家积贫积弱,老百姓更是如蝼蚁一般,幸福生活就如泡影。舞台上响起了呐喊:“他是一个好人,谁来救救他,皇上也走了,太后也走了,谁来救救他”。没有人。老舍的父亲死了,墓中没有遗骨、只有一双布袜子。一个王朝的覆灭总会让一些美好的事物跟着陪葬,比如像“父亲”这样的好人,比如八旗的精神。

八国联军进城了,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再次登场,面对洋人的大耳刮子,他们有的一边自扇耳光,一边感慨“我怎么这么爱活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真千金她被攻略系统绑定了 带个养猪场穿七零 時光里的星星 家有悍妻怎麼破(下) 九王妃她又颯又狂 年代文俏媳婦躺贏了 穿进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