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八十二章 收到朋友的来信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就在事后的第五天,他又收到了石海宁的来信。令郭宗堂惊讶的是,这次信函里还多了老朋友黄俊兰。

信函里,两位老朋友言辞恳切,字句里无处不充满着真情。信函里,两位老朋友,一再说,大帅有重要事情与郭宗堂商谈,往他能尽快奔赴安庆。既就是如此,郭宗堂还是在犹豫。回国后的这么多年,郭宗堂对国内的情况了解了很多,他已经不再是刚回国那样,初出茅庐,办起事来,简单鲁莽。此时的郭宗堂更加老练成熟。遇事冷静考虑,从不轻易做出决定。

读完信函,他十分感谢两位老朋友的信任,他还是再三推辞,说自己最近借了几个大单子,做完这笔买卖,还需几天,时候再考虑赴约。

对于郭宗堂的反应,石海宁和黄俊兰并没有灰心。两人商议说,不行我们亲自跑一趟,就要用十八人大轿也要把他抬来。可是,现在,两个人重任在肩,任务繁忙,谁也抽不开身。无奈,他们再次复函一封。信函中,他们写到:

宗堂兄,我们多次和大帅推荐你,诚恳希望你能接受我们的建议。大帅之意,建议阁下放弃商事,尽快赴安庆,大帅委你与重任,望你能为国效力。

急盼复函

接到次信函,郭宗堂明白,这已经是第三封信了。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当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都三顾茅庐。如今,石海宁连续三封信函相约,不能再推辞了。

在第三信函里,两位好朋友已经说得很明白,大帅希望自己放弃商业,而从政,为国效力。郭宗堂在想,这也许就是自己的机会。他明白曾国藩可是一个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如果以后,依仗他的支持,就可能促成朝廷公派留学的计划。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到这里,他立刻提笔复函:两位好友所言极是,作为一位志向远大的年轻人,就应该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就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国家。

收到郭经堂的回信,石海宁和黄俊兰特别高兴,他们决定,亲自去安庆码头迎接,郭宗堂。他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码头客船码头。按照行船时间,一艘大船如期而至。

“快看,船到了!”两位开始激动起来。好不容易啊,连续三封信,才把这位喝过洋墨水的才子请了过来。

船上的乘客一一都下了船,还没有看到郭宗堂的影子,石海宁有点着急。

“在还没见郭宗堂出来?”

“不用急,再等等。”

就在这时,只见,郭宗堂提着箱子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郭兄,欢迎你,你好难请啊!”看到两位老朋友,郭宗堂很高兴,他们愉快地寒暄了起来。

“你能来安庆,就太好了,大帅等你已经好久了,我希望你能能尽快和大帅见面。”

三位好朋友,聚在一起,真是愉悦极了。

“今晚由我来做东,我们三人好好,喝一喝,叙叙旧,”石海宁高兴地说。安顿好郭宗堂,三人来到了一家豪华的酒家。

“来,宗堂兄能来安庆,大家十分高兴,今日略备薄酒,为仁兄接风洗尘。愿日后我们合作愉快,友谊天长地久。”说着,三人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宗堂,香港一别,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了。”

“是呀,时间过得真快。海宁如今在何地高就?”

黄俊兰把话抢了过去,他介绍道:“海宁现在是志勇舰的管带,他可是,曾大帅手下的一员猛将,深受大帅的赏识。”

“恭喜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谈不上,业绩平平,不足挂齿。说说,仁兄这几年的行踪。”

于是,郭宗堂就把自己的这几年的前前后后叙述了一遍。听完,黄俊兰说道:“近几年来,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不是经商的好时机。再说了,仁兄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犁汉 朕非汉废帝 兵者为王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三国:穿越者遇到刘备重生 皇后太强大:皇帝神马都是浮云 永乐家的绝世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