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34章 九百里外写岳阳 (第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成为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的读书学习城所——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为五进四院,中院有一大片泮池。百花洲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一座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有嘉赏亭、菊花台。赏石园内石栏、石景比比皆是,假山、长廊各有风情,赶上烟雨时节,漫步其中,别有一番滋味。灰色的墙砖,把书院衬托得特别典雅。

书院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山湖舟林相映生辉,来到此的人,仅仅一眼就再也移不开目光。

范仲淹到邓州的第二年,庆历六年(1046)初夏,友人滕子京修书给范仲淹,请他为岳阳楼作记。

范仲淹和滕子京既是同科进士,又都倡导锐意改革,以求有利于社会,且同遭诬陷被贬官,在朝廷受到排斥和攻击。

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降官到岳州。滕子京到任岳阳一年后,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范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

信中这样说到:“自古人以地名,地以人显,若想岳阳楼从此天下扬名,必得有一位雄才巨擘为它作记方可。”

在滕子京眼里,只有范仲淹,才是众望所归的“雄才”人物,也只有范仲淹,才能担得起这一重任。

考虑到范仲淹身在邓州,未曾到过岳阳楼,为使范仲淹对岳阳楼有更深的了解,滕子京除在信中详细介绍岳阳楼外,还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并抄录了历代名士吟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提供参考。

“范公,您要去岳阳吗?”弄玉问。

“弄玉,我不去岳阳。地方官员不能擅离属地。”

“那您要怎么写岳阳楼记啊?”

“天下大湖和名楼,气势相似。无非登高临远,烟波浩淼。我参照滕公提供的画图和诗词歌赋,在这美景满目的花洲书院里,定能写出来。”

“范公,学生备好文房,拭目以待。”

其实,范仲淹少年时对洞庭湖还是有印象的。

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曾短期担任过安乡县令,范仲淹随继父侍读,在安乡度过了一段少年时光。安乡,与位于现岳阳市城西的岳阳楼隔湖相望,陆路交通遥远、曲折、坎坷,而洞庭湖又烟波浩渺巨浪滔天,以当时的骡马帆船,来回十分艰险,范仲淹与天下名楼遗憾地与失之交臂。

不过,安乡正位于洞庭一角,北宋时的洞庭湖面积八百里,安乡离湖边很近。从小就衷情山水的范仲淹,常常流连于洞庭湖畔,在湖风涛声里读书和思考。“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深深扎根在他的记忆里,霏霏霪雨以及春和景明的湖光山色,在他脑海里俯拾即是,随手拈来。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曾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时李承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张纶,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扞海堰。

海的印象,也为范仲淹写洞庭湖提供了范本。

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范仲淹写过:“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第二年他还写过:“去国三千里,风波岂不赊。回思洞庭湖,无限胜长沙。”在诗中,他还形象刻画出了舟过洞庭、人上高楼的种种思绪。

还有更重要的,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在古籍里多有描述。学贯古今的范仲淹,早已成竹在胸。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九五至尊 抗日:大将之路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凤逆天下:邪帝的绝色宠妃 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醉卿心:锦绣傲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