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下文学

第26章 临行愁见理征衣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新笔下文学】地址:www.bixiabook.cc

字数达到了六千,高兴地说道:“可教矣”。

夏竦资性明敏,又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

十二岁时,夏竦作《放宫人赋》,援笔立成:“降凤诏于丹陛,出蛾眉于六宫。夜雨未回,俨鬓云于帘户;秋风渐晓,失钗燕于房栊”;“莫不喜极如梦,心摇若惊。踟蹰而玉趾无力,眄睐而横波渐倾。”谁能想到,十二岁的孩子能写出这等文字!

宋真宗咸平四年,夏承皓监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狼山盐场,夏竦17岁,随父到通州狼山。在渡口题诗《渡口》:“渡口人稀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残云右倚维扬树,远水南回建邺船。山引乱猿啼古寺,电驱甘雨过闲田。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值钱。”后世书家王辟之看到这首诗说:“以后之题诗没有超过他的。”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就是夏竦十九岁那一年,契丹入侵中原,夏竦的父亲夏承皓率领宋兵抄近从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与契丹军队相遇,夏承皓立即率领宋兵向契丹军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夏承皓不幸被流箭所伤,卒于战场。

宋真宗抚恤夏承皓家属,不仅为夏竦赐婚,还赏他一个名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

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做个不受重视的武官,夏竦自是不会甘心。所幸,他文采出众,在宋朝那个社会繁荣、“以文为天”的朝代,他还是有出路的。

经过一番筹谋,一天,夏竦拿着创作的诗集,等候在宰相李沆退朝回家的路上。

左等右等,终于看见宰相李沆一队人马退朝往回走,于是拦住宰相李沆的马头,躬身拜下,将诗集恭恭敬敬地献给李沆。

李沆读到诗中的“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很赞赏,继续看下去,全卷都是好诗句。

第二天宰相李沆上朝,将夏竦的诗集呈给宋真宗看,并说:

“官家,夏竦父殉国,家贫难继,请给他换个文职吧。”

“李卿家仁厚,言之有理!那你看,哪里有空缺?”宋真宗问李沆。

“是,官家!我下堂就去吏部,看看哪里有相应的空缺。”

不久吏部任命下来,夏竦被改任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县主簿。

第二年,夏竦年仅20岁出头,参加制科考试,在开封崇政殿应贤良方正科殿试。殿试只考策问,皇帝亲自主持。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按预先安排的座位,坐在崇政殿的东西廊下,然后颁发策题。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

夏竦为自己在参加殿试时能近距离地见到皇帝感到无比荣幸。埋头答卷时,偶然瞥见砚台里的水还闪动着考场彩旗的影子。然后,他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刚到正午,夏竦就交了卷。殿门时,正好遇到时任翰林待读学士的杨徽之。杨徽之见这位考生年轻英俊,一问是夏竦,早知他诗文小有名气,于是就说:“老夫其他则不知,唯喜吟咏。愿祈夏贤良诗一篇,也我预测一下你他日将有何作为!”并掏出吴绫手巾摊展在夏竦面前。

夏竦乘兴题诗一首:“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杨徽之一看,点头称赞:“真宰相器也!”

殿试之后说说吉祥话,既不伤大雅,也鼓励后学。

夏竦此次制科考试高中举贤良方正,擢光禄寺丞,通判台州(今浙江省天台县)。

在天台任上,夏竦写下了不少诗作。

他参谒国清寺,写下《国清寺》:“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楼半落晖。叶从金地下,云向玉京飞。欲问西来意,谁传智者衣。”

在天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九五至尊 抗日:大将之路 为了她的心爱之人,我决定去弑君 凤逆天下:邪帝的绝色宠妃 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醉卿心:锦绣傲妃